欢迎来到桂林学院图书馆

当前位置: 本馆首页   >   阅读推广   >   图书推荐   >   正文

经典阅读书目推荐(六)

作者: 韦恩洁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5-30   点击数:

26.

 

《坛经》

主编:袁行霈

解读人:洪修平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索书号:J292.28/20

推荐理由: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了两千多年,经过不断中国化而最终与儒、道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禅宗虽渊源于印度佛教,却形成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也是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中国佛教宗派。
    《坛经》是中国禅宗的最主要代表作,作为禅宗的“宗经”,主要记载了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的言行说教,故也称《六祖坛经》。《坛经》不仅受到禅门弟子和中国佛教信众的高度重视,而且也以其浅显易懂地论说“众生平等”“自净其心”“顿悟成佛”等佛教要义而吸引着中国社会广大的一-般民众,对禅宗和中国佛教的发展乃至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7.

 

《老子》

主编:袁行霈

解读人:王中江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索书号:B223.14/9

推荐理由: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博学多闻,就连孔子也曾向他请教。老子后来辞官归隐,路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劝说老子为世人留下一部著作,老子随即写下《道德经》(即《老子》),写完后继续西行隐居。《老子》一-书尽管只有五千余言,却开创了道家,成为道家哲学的源头活水,在汉代便已取得了经典的地位。
    老子的思想充满着辩证思维,认为在事物转化中如果变得过分强大,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认为在宇宙秩序中“无为”是“道"的运行方式,反对统治者对百姓和庶民事务过分干涉。此外,老子还向世人贡献了“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等诸多“处世"艺术。

  

28.



 

《庄子》

主编:袁行霈

解读人:陈鼓应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索书号:B223.54

推荐理由:庄子名周,宋国人,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中原、楚两种文化在宋国交汇激荡,形成了庄子独特的浪漫主义文风。《庄子》一书分内、外、杂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本人的论著,外、杂篇为众弟子的作品汇编,其中或保留有庄周的札记和弟子的论述。晋代郭象在注释过程中对《庄子》进行
了编辑整理,删去部分文辞鄙薄、内容荒诞的篇章,形成了今本的面貌。
    庄子思想秉承老子而有所发展,其中“天人和谐”“个性尊重”“开放心灵”“自由平等”“审美情怀”“异质对话”等思想,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上极具启发意义。警句如“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等,为当代社会的很多问题也提供了思考和反省。

 

29.

 

 

 

 

 



 

 

 

《抱朴子》

主编:袁行霈

解读人:张松辉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索书号:13.252 G38

推荐理由:东晋葛洪自号抱朴子,其著作《抱朴子》是我国最重要的道教著作之一。该书分内外篇,内篇主要谈论神仙方药、鬼怪变化、金丹黄白、养生延年、禳邪却祸等事,是现存较为完整的“神仙家言”,客观上记载了不少古代医药学、矿物学、冶炼学的珍贵资料;外篇详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阐明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反映了其内神仙而外儒术的基本立场。
    《抱朴子》是研究东晋社会思想及道教理论的重要史料。同时,该书对古代化学和制药学的发展也有一定贡献。在内篇《金丹》《黄白》《仙药》等篇中,作者详细记载了炼丹、金银炼制、植物治病等内容,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引用《抱朴子》中“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来激励工匠精神、促进合作共赢。

 

30

 



 

 

 

《楚辞》

主编:袁行霈

解读人:赵奎夫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索书号:I222.3/7771

推荐理由:“楚辞”是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辞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两千多年来我国一代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很多都受到屈原辞赋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引用《楚辞.国殇》中的名句“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来赞颂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挺身赴难的先烈。

 

地址:中国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3号 邮编:541006
电话:0773-3696366 传真:0773-3696266   招生咨询电话:0773-3696116 (兼传真)
建议意见信箱:twxxzx@glc.edu.cn   图文信息中心投诉电话:0773-3696221

版权所有:桂林学院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