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的东西终会过去,但数学的价值却是巍然不动永世长存的,是什么让数学的地位如此之高,神秘数学的背后伟人为我们发现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发现去解决我们遇到的困难?为此,理学系骨干教师谢国榕老师于2011年5月18日在1313教室为同学们导读了《数学的发现》,他激情洋溢的授教,使在场的同学受益匪浅。
谢老师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数学的发现》的写作背景,使同学们了解到了作者波利亚当年面对的问题,明白他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改善目前的数学教学和学习现状。然后告诉同学们这本书的结构,让大家对这本书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紧接着对每个部分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合理的逻辑顺序把同学们带到了数学的国度。在详解期间,谢老师巧妙地引用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从前有座山......”,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的把难以理解的递归思想清楚的表述出来。如用“帽子里掏出来的兔子”举例,寓教于乐,使同学们在开心的同时铭记讲解题目时要注重方法的讲解,规律的总结。谢老师认为数学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去思考和剖析问题,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教学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能力。思考问题应该从一个特殊情况出发,利用特殊情况的叠加去得到一般问题的解。谢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高深的书籍不再难以理解,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大大加深,同时对问题的看法提升了一个高度。
谢老师重点为同学们指出了学习(教学)三原则:主动学习(尽量多的自己去发现所要学习的材料)、最佳动机(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和阶段序进原则(感受——概念——习惯即探索——定义——吸收理解)。使我们明白了教是一种艺术,与唱戏、音乐和诗都有不少共同之处。此外,谢老师还重点解读了教师十诫:要对你讲的课题有兴趣;要懂得你讲的课题;要懂得学习的途径: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靠自己去发现它;要读懂你的学生的脸上的表情,弄清楚他们的期望和困难,把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上;不仅要交给他们知识,并且要交给他们“技能”、思维方法和有条不紊的工作习惯;要让他们学习猜测;要让他们学习证明;要找出手边题目中那些可能对解后面题目有用的特征,即设法解释出隐蔽在眼前具体情形中的一般模型;不要一下子吐露出你的全部秘密,让学生先去猜,尽量让他们自己去找出来;要建议,不要强迫别人接受。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说话。伟人巴比达曾经说过:“ 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8-10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数学的发现》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