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9月24日下午,金融与法律学院组织师生代表走进桂林博物馆,开展“同音共语促团结 铸魂育才建新功”主题推广普通话活动。通过“文化寻根+青春发声”的创新形式,师生们在体验桂林各民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以普通话为桥梁深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在“桂林民俗文化陈列”展厅,师生们通过复原场景、多媒体互动等形式,近距离观察壮族干栏建筑、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等非遗瑰宝。在“桂林历史文化陈列”展厅,秦代灵渠模型、唐代桂州府城图等文物见证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千余年的民族融合历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在参观时强调:“每一件文物都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见证,推广普通话正是为了打破语言壁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共情共鸣中代代相传。”

学院维吾尔族、侗族和仫佬族三名学生化身“文化使者”,以标准普通话讲述本民族风情。从侗族大歌“清泉般闪光的音乐”到维吾尔族“亚克西”背后的热情,从仫佬族“走坡节”的浪漫到普通话助力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金法学子用共通的语言传递着“美美与共”的文化自信,让师生在观展中体会“书同文、语同音”对促进心灵相通、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

此次系列文化活动将推普工作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既是对桂林文化根脉的守护,也是一堂生动的民族团结实践课。学院将持续拓展“推普+”实践路径,推动语言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教育同频共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