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外国语学院为2025级新生开展职业规划讲座,特邀中国侨联青年委员、老挝国家工商会中老商务合作促进委员会副主席邓良慧主讲,他以“我与东盟的故事:从通信技术到人工智能的跨国实践”为核心主题,结合自身20余年深耕东盟市场的实战经验,为新生系统勾勒“语言+技术+区域研究”的复合型职业发展路径,助力新生以国际视野锚定未来方向。
讲座中,邓良慧以自身“三次身份跃迁”为脉络,生动还原了深耕东盟的实践历程,为新生提供了可借鉴的国际化职业成长样本。最初,他以中兴通讯东南亚政企总监的身份,主导老挝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无到有为当地搭建起数字通信网络,为区域数字产业发展筑牢根基;随后,他敏锐捕捉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牵头创立中老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推动中老两国在AI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搭建起跨境数字合作桥梁;如今,他创新采用“南宁+ 老挝”双团队运营模式,聚焦民生领域需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教育、农业等场景的落地应用,着力打造贴合东盟区域实际的AI 民生应用生态。
基于丰富的跨国实践经验,邓良慧向新生提出关键建议:新时代外语人才需打破“仅作为语言工具”的传统定位,主动向 “技术理解 + 文化适配 + 商务落地” 的复合型能力转型。“语言是通往国际舞台的钥匙,但只有搭配行业知识与技术思维,才能真正打开职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他强调。
互动环节中,针对“AI冲击下外语专业竞争力”问题,邓良慧以翻译人才转型跨境直播为例,指出“语言为基础,需叠加行业知识与技术理解”;谈及区域研究价值,他建议学生参与“东盟国情调研”,明确专业方向。
整场讲座案例鲜活、干货满满,既有跨国实践的经验分享,也有职业规划的实用建议,有效帮助新生缓解了专业认知困惑,明确了“外语 +”的复合型发展方向,为学院 2025 级新生入学教育与后续人才培养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