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3日下午,泰王国国会上议院教育委员会代表团一行21人,在主席端.安塔猜率领下再次访问桂林学院,完善并跟进落实2019年4月及2023年12月双方先后达成的合作备忘录诸多事宜。教育学院舞蹈、音乐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通过舞蹈、古琴、美术展等多种方式对端·安塔一行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午2:00,在欢迎仪式上,舞蹈学专业的学生在岑晓琳老师的指导下在弘善广场进行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课堂展示,该课堂展示由系列中国民间舞蹈节目组成。首先,展示的是壮族绣球舞,绣球舞的动作包括转、抛、接球等,通过这些动作的融合,展现了广西抛绣球这一特色文化。其次是新维吾尔族铃鼓舞,体现出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热情、活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第三个舞蹈展示为傣族舞,学生们用优美、柔和、稳健、极富雕塑感的舞姿,表现出傣族舞“三道弯”的标志性特征。第四个舞蹈展示为热情奔放、稳健有力、粗犷、剽悍、质朴的蒙古族民间舞蹈,四个民间舞蹈各具特色,衔接紧密,呈现出中国多样的民间舞特点。
音乐学专业器乐主修学生在嘉善楼一楼大厅进行了古琴艺术表演。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已有三千年以上历史,曾被古代文人视为高雅艺术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也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其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06年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音乐学专业学生用含蓄、浑厚、内敛而娴熟的古琴艺术表演吸引了众多嘉宾驻足观摩。
下午4:00,桂林学院领导及泰王国国会上议院教育委员会代表团一行到嘉善楼一楼观看了学前教育专业主题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民间技艺”的美术作品展,负责人黄红韩老师及学生团队热情接待。首先,学前教育师生向嘉宾赠送了学生制作的手工团扇,接着黄老师向嘉宾们介绍了展品的主要内容,本次展品主要包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幼儿园手工制作》、《创意儿童美术》等课程的学生作品。其主题涵盖了:桂林山水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廉洁文化等诸多内容。内容包括剪纸、扎染、水拓画、马勺、刺绣、竹编、芒编等,嘉宾们对学生制作的具有中国民族民间特色的手工作品表示强烈的兴趣,并与我校师生有了亲切的互动和交流,对制作精良的手工作品表示由衷的肯定及赞叹。
通过这样的对外交流活动,提升了桂林学院的知名度,教育学院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相关接待工作,展现了师生们对工作的高度重视及深厚的专业基础。接待工作也为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营了良好的契机,对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办学特色,提升了学院办学的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1 泰国访问团与我校领导老师、表演团队合影


图2、3分别为舞蹈学专业学生表演壮族绣球舞、新疆维吾尔族铃鼓舞


图4、5分别为舞蹈学专业学生在表演傣族长甲舞、蒙古族舞蹈

图6音乐学专业学生在演奏古琴




图7-10,泰国访问团观参观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手工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