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
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全面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教育部、国家语委将于2021年举办全国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通知》(教语用厅函〔2021〕2号)、《自治区语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组织人员参加全国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通知》(桂语〔2021〕7号)精神,现将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我校师生参加全国相关赛事的要求通知如下:
一、“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
(一)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赛对象为全区大中小学校教师及大学生。分为小学教师组、中学教师组(含初中、高中、中职教师)、大学教师组、大学生组(含研究生和留学生),共4个组别。其中,中、小学教师参赛组别应根据讲解作品所属学段确定。
(二)内容要求
参赛教师应按照课堂教学相关要求,遵循诗词教育基本规律和学术规范,录制以诗词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微课视频。
参赛大学生使用多媒体及其他创新形式录制讲解视频,讲解诗词作品,并结合个人生活经验与感受,阐述诗词的意义与价值。
(三)形式要求
每名参赛者提交1个参赛视频,时长5—8分钟。视频格式为MP4,视频清晰度不低于720P,图像、声音清晰,不抖动、无噪音,文件大小不超过700MB。视频开头须注明作品名称及作品作者、参赛者单位、姓名、组别等信息。
(四)提交要求
参赛者登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www.jingdiansxj.cn),准确填写姓名、组别、作品名称、指导教师姓名等获奖证书需采集的信息并上传作品。作品进入评审阶段后,相关信息不得更改。作品要求为2021年新创作的作品。每人限报1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
(五)选篇范围
以教育部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和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大学语文教材收录的一首古典诗词作品或红色经典诗词作品为主。
(六)赛程安排
1.初赛:2021年7月10日前
初赛为诗词经典素养在线测试。参赛者登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按照参赛指引完成报名,并参加诗词经典素养在线测试(含模拟答题演练、AI智能背诵测评等),测试可进行3次(以正式提交为准)。初赛测试成绩合格者进入复赛。初赛测试成绩按30%比重计入复赛成绩。
2.复赛:2021年7月至8月
复赛为视频作品评比。参赛者于7月31日前通过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提交作品,专家综合评审为参赛作品评分。作品评审成绩占70%。复赛成绩为初赛测试成绩(30%)与作品评审成绩(70%)之和。
3.决赛:2021年9月初
决赛分为线上评审半决赛和现场总决赛。根据所有作品的半决赛成绩排名,确定部分奖项等次及现场总决赛的参赛者(总决赛相关事宜另行通知)。
二、“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
(一)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赛对象为全区大中小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人员
设硬笔和软笔两个类别。每个类别分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含初中、高中、中职学生)、大学生组(含研究生、留学生)、教师组和社会人员组,共10个组别。
(二)内容要求
书写内容应为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经典诗文、成语、警句或古今名人名言。当代作品应已正式出版或由主流媒体公开发表。鼓励书写歌颂建党百年光辉历程、展现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经典作品。
硬笔类作品使用规范汉字(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依据),字体要求使用楷书或行书;
软笔类作品鼓励使用规范汉字,因艺术表达需要可使用繁体字及经典碑帖中所见的写法,字体不限,但须通篇保持一致。
(三)形式要求
硬笔类作品用纸规格不超过A3纸大小(29.7cm× 42cm以内)。软笔类作品用纸规格为四尺三裁至六尺整张宣纸(46cm×69cm—95cm×180cm),一律为竖式,手卷、册页不在征集之内,不得托裱。
(四)提交要求
参赛者登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www.jingdiansxj.cn),准确填写姓名、组别、作品名称、指导教师姓名等获奖证书需采集的信息。
硬笔作品上传分辨率为300DPI以上的扫描图片,软笔作品上传高清照片,图片格式为JPG,图片大小为2——10M,能体现作品整体效果与细节特点。
作品要求为2021年新创作的作品。作品进入评审阶段后,相关信息不得更改。每人限报1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
(五)赛程安排
1.初赛:2021年7月10日前
初赛为语言文字知识及书法常识测试。参赛者登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按照参赛指引完成报名,并参加在线答题测试。每人可测试3次,系统确定最高分为最终成绩,60分以上合格。合格者可提交参赛作品。
2.复赛评审:2021年7月至8月
复赛为作品评审,按参赛作品评审成绩确定入围决赛作品。
3.决赛评审:2021年9月初
入围决赛的参赛者,按照大赛网站通知要求寄送纸质作品,上传全身正面书写视频(相关要求另行通知)。决赛通过纸质作品评审方式,确定获奖作品及等次。纸质作品不予退还。
4.展示:2021年10月至12月
部分获奖作品参与“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获奖作品展示活动,部分获奖者参与书写视频展示活动(相关事宜另行通知)。
三、“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
(一)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赛对象为全区大中小学校师生。
设手工篆刻和机器篆刻两个类别。每个类别分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含初中、高中、中职学生)、大学生组(含研究生、留学生)、教师组,共8个组别。
(二)参赛要求
1.内容要求
篆刻内容应为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成语、警句或中华古今名人名言,歌颂建党百年光辉历程、展现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词条。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提供110个词条,可自主选择。作品要求使用汉字,字体不限。
作品呈现应保证词条的完整性,同一组作品,可选择多个词条,各词条之间要有一定的意义关联性。
2.形式要求
每位参赛者报送1件或1组作品(1组印章数量不超过6方)。需附印蜕及边款拓片(1组作品印蜕不超过6枚,并附两个以上边款拓片,需自行粘贴在不大于4尺对开的宣纸上成印屏,即138厘米×34.5厘米,印屏一律竖式)。参赛作品材质提倡使用除传统石材以外的各种新型材料,鼓励使用木头、陶瓷等绿色环保材料。
3.提交要求
参赛者登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www.jingdiansxj. cn),准确填写姓名、组别、作品名称、指导教师姓名等获奖证书需采集的信息。
手工篆刻类作品要求上传印章实物、印蜕及印屏照片,另附作品释文、设计理念说明,标注材质、规格及制作工艺。
机器篆刻类作品要求上传印蜕、边款效果图(电子稿或扫描件),另附作品释文及设计理念说明。如已完成印章制作,需附实物及印蜕照片。
照片要求为JPEG格式,每张大小1M—5M,白色背景、无杂物,必须有印面,能体现作品整体、局部等效果,不超过5张。作品要求为2021年新创作的作品。作品进入评审阶段后,相关信息不得更改。学生组每人限报1名指导教师,教师组不填写指导教师。
(三)赛程安排
1.初赛:2021年7月10日前
初赛为语言文字知识及篆刻常识测试。参赛者登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按照参赛指引完成报名,并参加在线答题测试。每人可测试3次,系统确定最高分为最终成绩,60分以上合格。合格者可上传作品。
2.复赛评审:2021年7月至8月
复赛为篆刻作品评比,专家综合评审为参赛作品评分,按篆刻作品评审成绩确定入围决赛作品。
3.决赛评审:2021年9月初
所有入围决赛的手工篆刻类参赛者根据通知要求寄送印蜕及印屏实物作品,参赛印屏不予退还。所有入围决赛的机器篆刻类作品可由参赛者自行制作完成后寄送至承办单位,也可联系承办方协助制作(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决赛以印屏及实物评审方式确定获奖作品及奖项等次。
4.展示:2021年10月至12月
邀请部分获奖作品及参赛者参与“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获奖作品展览现场活动(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其他事项
(一)大赛坚持公益性原则,不以任何名义向参赛人员收取费用;大赛组委会享有对参赛作品展示、出版、汇编、发行及网络传播等权利,作者享有署名权。
(二)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周密组织,广泛发动,精心安排,组织师生参赛,并积极调动各级各类媒体参与活动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由自治区语委办组织专家从全区诵读大赛相应组别的获奖选手中遴选优秀选手参加,有关赛事安排和要求另行通知。
(四)本次赛事已经设立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网址:www.jingdiansxj.cn)。赛事通知、信息发布、作品上传以及线上评审等均通过大赛网站进行。同时可关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hjds.dgc),获取相关信息。
请各二级学院根据要求自行组织参赛,三项比赛参赛总人数不少于10人,(语言文学学院、传媒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不少于20人)参赛报名人数不设上限,并于9月1日前将参赛汇总表发一份至桂林学院校语委办邮箱:ljxyxyuwei@163.com,联系人:邓克鹏,联系电话:1857737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