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网】刊发我校教师理论文章
【按】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党建》杂志社主办的党建网刊发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常永、学生事务部部长蒋远宏题为《抗疫事例融入思政课教学三维审思》的理论文章。文章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各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中西方抗疫成果迥异,如何进一步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和分析抗疫政策、抗疫结果,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必须思考的时代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的“八个统一”要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维度深入思考抗疫事例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契合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获得感。
现将全文转载分享。
抗疫事例融入思政课教学三维审思
张常永 蒋远宏
(前者系桂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后者系桂林学院学生事务部部长)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各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中西方抗疫成果迥异,如何进一步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和分析抗疫政策、抗疫结果,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必须思考的时代课题。
新冠肺炎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我国实行的抗击疫情的阻击战、“动态清零”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青年大学生作为“抗疫”的亲历者、见证者,对“疫情”有刻骨铭心的感受,其成长受“疫情”影响较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的“八个统一”要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维度深入思考抗疫事例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契合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获得感。
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找准抗疫事例、触动学生灵魂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并取得阶段性胜利。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人类共同的敌人——新冠肺炎病毒面前,西方国家面对疫情,感染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社会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挑战。把“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当中去。
结合教学内容找好抗疫事例,迸发情感共鸣
把内容丰富的抗疫事例融入到理论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的建设,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体系,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讲好抗疫故事,深化感性认识。抗疫事例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讲好这些感人故事,有利于继承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要讲述好身边人、同辈人的抗疫故事。身边的故事、同辈人的故事更能激励人、感染人。要充分挖掘发生在身边的抗疫故事,让大学生自己讲抗疫期间令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把身边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积极抗疫的故事整理出来,树立榜样、学习榜样。让大学生们感受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担当,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感受“抗疫精神”之伟大,中国精神之伟大。
找出抗疫事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最佳契合点,进一步深化理性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自己的学科特点和理论知识点,要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知识点,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抗疫事例进教案、进课堂。在进行融合时,要把握真实权威性、典型性、针对性原则。真实权威性指来源要以国家权威机关发布的真实发生事例为准,而不是道听途说、空穴来风;典型性指要在浩瀚的事例中收集采用最具代表性、说服力、感染力的众所周知的典型事例;针对性指要结合教材内容,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述的基本原理对抗疫事例进行学理分析。对在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锻造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进行讲解,阐述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引导学生自觉做“伟大抗疫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
安排好课程实践内容,使理性认识指导社会实践,促进认识的飞跃。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学生“知、信、行”的重要环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安排好思政课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有助于大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体验抗疫的艰辛、体验抗疫成果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眼前美好生活,凝结为良好的价值取向,理性分析国家、社会、集体、家庭、个人等关系,完成认识的两次飞跃。
结合专业特色找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参加了抗疫活动、有深切的体会。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结合学生专业特色找活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要创新理论教学模式。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不是机械的而是灵活的,不是教条的而是结合实际的。每一个学校、每一个专业都有其特色,每一名授课教师、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每一门课程也有其教学目标。要结合学校、专业、学生、课程等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运用新媒体创新科技,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师生互动教学。课前,选择贴合教学内容的教学事例,利用线上资源推送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领悟这些事例背后的价值表达;课中,让学生自己讲述这些事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评析升华,让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课后,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寻找类似事例,用所学理论进行剖析,并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反馈。
要拓展实践效果深度。实践教学的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参观抗疫故事展览、邀请抗疫英雄进校讲学,更要积极开发线上资源,利用微博、微信群、抖音、微视等平台发布的抗疫事例,鼓励学生收集分类,结合实践教学主题进行归纳提升,达到实践教学目的。实践成果展现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实践报告,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拓展到微视频制作、舞蹈、音乐、诗歌、舞台剧、美术作品等文学作品的创作,做成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大文章。思政课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用他们乐于接受的实践教学平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形式,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