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正文

致善课堂展风采,示范引领共成长 ——2024“致善课堂”活动在恭城举行

作者:蒋晓云时间:2024-12-26点击数:

2024年12月19—20日,桂林学院和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同搭建的引领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究与展示平台——“致善课堂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第一小学开展活动,近200位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学者和来自广西各地市的乡村教师代表参加了“致善课堂”的观摩学习交流。

桂林学院引领乡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运用“致善课堂”平台,依托团队成员开发的“智慧职教云”国家级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小学数学实验》课程数字资源,推广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提升与实践研究》的教学研究成果,展示“数字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优秀课例,引领乡村小学数学教师提升数学实验教学能力提升。

桂林学院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恭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孟宇副局长、恭城县第一小学胡艳玲校长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板块进行。

一是优秀课例展示。桂林市灵川县三小王昕老师的《密铺》、徐娟老师《三角形边的关系》、桂林学院教育学院2021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李展英的《圆的周长》、2021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陈梓珊的《格点图形面积》、桂林榕湖小学王丽芳老师《奇妙的分数墙》、玉林市陆川县二小钟玉燕老师《可能性》,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验证等过程,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合理设计并实施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研究的“工具”,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逐步生长,核心素养也获得应有的发展。课例展示让观摩的研究者和乡村小学教师领悟到数学实验教学模式。

李展英同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动手实操验证猜想,让学生体会变化中的不变就是规律;学会用实验归纳的方法找规律,归纳发现千变万化的圆,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感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培养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和空间观念等数学核心素养。

陈梓珊采用基于“云班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把线下班级授课制群体学习优势与网络学习个性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翻转课堂,先学后教,“学”在课前,“悟”在课堂。

    二是专家讲座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李织兰教授、灵川县教育局教研室苏延春副主任、珠海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陈艳分别作了题为“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小学数学实验》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提升与实践研究’成果介绍”和“小海螺以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助力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水平提升”的专题报告。桂林学院蒋晓云教授的主题报告“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索型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提出了探索型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分享了成功使用这个教学模式夺得全国和自治区教学能力大赛5个奖项的教学设计和视频。专家用幽默又不失严谨的语言献上精彩的学术大餐。

据悉,桂林学院引领乡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动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基于“服务基础教育,反哺师范教育”的理念,开展以“引领民族边境地区乡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十多年区域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师团队主持人蒋晓云教授的《“以文化人”水平提升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构与实践》获得 2019 年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同,社会评价良好,辐射广,引领性强,入选 2022 年自治区重点优先推广教学成果项目。《汲民族“巧”智慧,融乡间“真”情境:提升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素养实践探索》获得 2023 年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重点打造了20名特优专家型小学数学教师,大多数晋升为正高级教师;带动数百名乡村骨干教师参与,影响了数以万计的乡村小学教师,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造就了一支优秀的乡村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反哺师范教育取得了成效。 近年来,桂林学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在“致善课堂”教研活动中磨出硬功夫,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师范生在“致善课堂”磨课展课中得到了成长,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明显提高。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高等院校服务乡村基础教育,引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经验。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持2024“致善课堂”开幕式

蒋晓云教授开展讲座


一审:蒋晓云 二审:黄丽娟 三审:周杰

地址:中国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3号 邮编:541006 

投诉与建议:电话 0773-3696156    邮箱 glxyjyxy@163.com

版权所有:桂林学院 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