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一流课程申报和教学成果奖培育,助力教师深度理解一流课程的建设内涵与教学成果奖申报要点,12月15日上午,教育学院邀请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红惠教授以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为例,在嘉善楼6242实训室做“自治区一流课程与教学成果奖申报指导”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黄小玲主持,院长彭超教授和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相关教师参与。
图1:参会老师和李红惠教授深度交流
李教授结合其以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申报的自治区教学成果奖和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经验,分享了对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与实践、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申报的研究感悟。首先课程建设与教学成果奖需要前沿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挖掘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理论支撑。以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为例,李教授立足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践问题,从舒尔曼的知识分类理论提出小学教育“联动式、阶梯式、体验式”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思路。其次,一流课程与教学成果奖申报都提前培育与规划,要善于发挥团队的力量,课程团队集中开展专题研讨、师生座谈、课程反馈等,准确定位课程目标基础,精准提炼课程的优势和特色。最后,一流课程与教学成果的申报注意语言表述简练、准确,而且格式规范、精美,积极寻找校外专家指导完善文本。
交流环节中,与会教师们根据以往申报提出了一流课程与教学成果奖申报中的疑问与困惑,李教授结合其主讲《教育学》《中外教育史》等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实践和申报经验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参会教师们纷纷表示受到了启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对课程建设有了新理解、新感悟,对一流课程和教学成果申报有了全面认识,将不断提升自己,助力学院课程建设发展。
图2 与会老师与李红惠老师合影
彭超院长总结发言,他对李红惠教授带来的深度分享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其为教师如何申报一流课程、建设教师教育课程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方法和策略。
学院高度重视一流课程与教学成果的培育、申报、指导,希望通过讲座研讨方式,引导教师对照一流课程和教学成果申报要求找差距、补短板。学院将以本次研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教学体系与团队建设,提升教师教育课程质量,推进课程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