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展现音乐学专业教学成果,创造多样学生实践舞台,5月31日下午3时,教育学院音乐学教研室以“无疆”为主题,在小音乐厅举行音乐学专业器乐专场音乐会。我院院长彭超,音乐教研室主任颜滢,专任教师胡雅珂、张宗贺、王潞颖莅临音乐会现场。
音乐是最生动的语言,它没有地域的界限和障碍,却能给人们带来最质朴纯粹的情感。音乐会将西方古典音乐、爵士乐与探戈音乐与民族器乐结合,展现中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魅力,热情奔放的民乐合奏《自由探戈》开场,伴随着钢琴富有律动的节奏,琵琶、中阮、古筝、二胡交织飞舞,使人熟悉却又耳目一新。
现代二胡不仅把国外的西洋作品进行移植和融合,还将我们中国传统的民歌也进行了加工和改编,二胡重奏《阿里山的姑娘》就大胆加入了西洋爵士乐风格。这些新的尝试,正在慢慢打破了人们以往对二胡的传统印象。
音乐会百花齐放,依托传统和民族经典,秉承了文化传承与融合,展现了民族音乐的无疆和绚烂多姿。有展现湘江两岸秀丽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竹笛合奏《春到湘江》,有富有云南傣族音乐风味、让人仿佛置身月光下凤尾竹林的古筝重奏《云之南》;有旋律热情奔放节奏强烈多变,奏出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琵琶重奏《送我一只玫瑰花》,有独特淳朴,展现云南少数民族乐观向上对美好生活的《阿瓦人民唱新歌》,还有根据鄂尔多斯蒙古族音乐素材创作,乐曲明快而富有激情,旋律奔放流畅,特色鲜明,表现鄂尔多斯草原人民的欢庆场面的笛子独奏《鄂尔多斯的春天》。同学们用音乐展现了我国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多样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成果。
2022级音乐学专业梁信同学带来的古筝独奏《箜篌引》是根据诗人李贺“李凭箜篌引”诗意而作的《箜篌引》描绘了昆山易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的幻想境界。如痴如醉,展现了文人的浪漫写意。
除了绚丽的民族音乐,同学们以西洋乐黑管和长笛木管二重奏《人生的旋转木马》,带着听众们随着宫崎骏的音符走进充满着奇幻色彩,搭乘哈尔的移动城堡走进梦幻般空灵的宫崎骏的动画世界。
音乐可以治愈人的心灵,回溯漫漫的历史长河,最老可以追溯到世界性的吹管乐器陶笛,6000年前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笛。陶笛乐器音色纯净,音域宽广,空灵治愈,教育学院专任教师张宗贺老师带着同学们演奏的陶笛合奏串烧,展现这件历史悠久的吹管乐器时而沉寂时而活泼的多样性格。除了古老的吹管乐器,同学们还演奏了年轻的打击乐器——手碟。手碟是一种纯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不仅外观看起来像飞碟,它的乐音婉转悠扬、纯净空灵。手碟没有固定的曲谱,没有固定的演奏模式,它是一种探索自我与内在灵魂沟通的方式。2020级音乐学刘昊南同学演奏的《Urban》这首乐曲,以现代城市生活为灵感,配合卡洪鼓的律动,展现了快节奏、多样化和充满活力的都市氛围。
大象象征吉祥如意。象,力大无比但行事谨慎。象,如勇敢勤劳之化身。大法郁沉开苍茫,象王行处百兽惶。音乐会在民乐合奏《象王行》欢快的鼓点声中落下帷幕。
此次音乐会是教育学院音乐学专业器乐专业方向课和器乐排练课的教学成果的展示,更是音乐学专业同学实践和历练的平台,同时也是大学生艺术音乐审美提升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

民乐合奏《自由探戈》

二胡重奏《阿里山的姑娘》

竹笛合奏《春到湘江》

古筝重奏《云之南》

葫芦丝合奏《阿瓦人民唱新歌》

琵琶重奏《送我一只玫瑰花》

笛子独奏《鄂尔多斯的春天》

古筝独奏《箜篌引》

木管二重奏《人生的旋转木马》

张宗贺老师与同学们陶笛合奏《故乡的原风景》

手碟与打击乐合奏《Urban》

民乐合奏《象王行》

彭超院长与演职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