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学校转型发展,培养师范生技能及应用型人才需要,展示我院师范生教育的成果,我院12月举办第一届基础教育师范生技能比赛,围绕师范生技能,本次比赛分为教学基本功类(硬笔书法、朗诵)、信息化教学类(课件制作、微课)、教学技能类(模拟上课、微课)共三个类别六个项目,采用网上报名方式开展。
比赛自11月26日启动,共有来自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音乐学共三个专业346名学生参加比赛,各项目根据学生报名参赛情况分为以作品参加初赛和现场决赛2个环节。经由学院组织专任教师、优秀外聘教师和幼儿园、基础教育阶段一线教师等组成评委小组。最后评选出一等奖 13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62项。
硬笔书法比赛由黄红韩老师负责。每个参赛学生用硬笔书法专用纸完成2幅不少于100字的硬笔书法作品,然后评委小组从书法、结构、字形、效果等确定41名学生入围决赛。决赛由评委小组确定书写内容,学生现场在1个小时内完成作品。随后评委小组现场评选出获奖作品。硬笔书法依托《汉字书写技能》课程,作为检验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平台,加深了同学们对硬笔书法的热爱,充分的展现了教育与音乐学院师范生扎实的书写功底。
朗诵项目由莫立芸老师负责。每个参赛学生以“教师与教育”为主题自由寻找素材完成3-5分钟的朗诵视频,然后评委小组从主题内容、语言表达、仪表风范等方面确定25名入围决赛学生。决赛由评委小组确定“教师职业”主题,学生进行4-5分钟的脱稿朗诵,最后评委小组根据广西师范生比赛的标准进行评审。朗诵项目依托《教师口语表达艺术》《朗读与正音》课程,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课程,旨在推动、发现、培养学生们上台发言的经验与能力。
课件制作由许莹琳老师负责。初赛期学生以所在专业为基础,选择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教材的内容进行设计,然后根据教学设计制作完成1个课时的教学课件。决赛环节为学生现场根据评委小组确定的学前、中学音乐、小学语文和数学等内容,在2个小时内在机房完成1个课时的教学课件制作。最后评委根据广西区师范生教学信息化比赛的标准进行评审。课件制作项目依托《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音乐课件制作》等课程,检验学生参加课程学习效果,旨在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遴选和应用具有趣味性与知识性的资源的能力。
微课比赛由黄莹老师负责。模拟上课比赛由武文斯老师负责。说课比赛由胡雅珂老师负责。初赛期均由学生自由选择基础教育和学前阶段的内容制作成相应的参赛项目作品。然后各评委小组提出改进建议,学生再次修改完善,并撰写一份教学设计的说明。微课决赛阶段学生现场解说设计思路、借助信息技术,并展示完善后的微课作品。微课项目依托《微课制作》课程,目前仅在小学教育专业开设,作为师范生必备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接下来将在音乐学、学前教育作为选修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掌握音频、图片、视频合成的基本技能。
模拟上课决赛由学生进行15分钟以内的现场授课,评委小组根据学生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应用、教具应用、教态、板书等方面评审。说课决赛由学生进行8-10分钟的现场说课,评委小组根据学生对教材分析和把握、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手段、语言表达等进行评审。模拟上课和微课项目依托《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设计》《微格教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等课程,是师范生技能掌握情况的综合考量,也是检验学生师范技能学习的综合体现。
本次比赛是学院贯彻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切实对接师范专业认证“一践行(践行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三学会(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和学会发展)”标准的重要举措。作为师范生展示技能的平台,也是师范生强化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形式,旨在培养师范生成为“腹中有墨、手中有艺、肩上有担、脸上有笑、目中有人、胸中有志”的合格教师。本次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技,聚焦主业,增强学院教师重视依托课程教学和实践提高师范生听、说、读、写的技能的意识,为进一步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打基础、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