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5月8日上午,教育与音乐学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公开教学在6110教室举行。何琪欣老师担任主讲,学院副院长及学前教育教研室部分教师们参加了观摩。
本节公开课授课内容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归属感的发展与教育,课程目标充分融入家国情怀、文化认同、集体意识等思政元素。课堂上,何老师以案例导入,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文件,系统阐述了学前儿童归属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意义。通过互动讨论、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如何通过幼儿园集体活动、家庭协作及社区资源整合,帮助儿童建立对家庭、班级和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思政元素融入方面,何老师将“家国情怀”“集体意识”等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例如,在分析“国家归属感启蒙”环节,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案例,诠释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儿童价值观塑造中的责任与使命;在讲解“幼儿园集体归属感培养”时,结合传统节日活动设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儿童情感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课后,教研室组织专题评课活动,老师们为本门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教研室主任王丽娟老师总结指出:“归属感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石,教师需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政内涵,培养幼儿‘从小爱家、长大爱国’的朴素情感。”
此次公开课既是学前教育教研室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也为后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范本。未来,教研室将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助力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学前教育人才。

图1 何琪欣老师进行课程教学

图2 课堂小组研讨
一审:何琪欣 二审:黄丽娟 三审: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