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探索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提高课程质量的目的,《教育学原理》课程团队本学期基于情境应用重构教学内容、立足学生中心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深化学生对教师职业认同感,在这些方面开展课程改革,以“教育年鉴、教育家精神、教育新闻”等为主要的思政载体,探索思政融入路径,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首先,课程团队按照“教育概念、教育功能、教育发展、教育主体”四个模块重塑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知识点与能力培养对应关系,以典型案例、教育现象等作为教育事实导入,结合学生个人成长和教育经历, 让学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实际的情境中,开展“教育现象导入(是什么)——分析教育问题(为什么)——提出教育策略(怎么做)”的循序渐进式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基于理解的深度学习。课程设置“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有哪些特征”“教育如何影响你的发展”“教育目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小学课程的现实与理想”等作为版块主题,引发学生结合中学历史知识、个人生活和教育经验进行学习和思考,课堂根据教育理论进行表达和展示,培养学生养成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教育现象的学习习惯。
图1 学生汇报小组探究情况
其次以调研、研讨、论证和课堂实践等方式挖掘尊师重教、教育情怀、学会育人的思政元素,引入MOOC课程资源,融入社会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事件,引导学生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形成对教育、教学、教师职业的初步认识,理解教育发展、教学改革。团队设置“教育焦点访谈”“典型案例分析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学习教育家成长故事,汲取教育家精神动力 VS 采访你的小学老师,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等3次课程作业,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链接教育理论、对接教师职业、感受教学课堂,在学习与互动中阐释教育基本概念,理解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功能,初步建立系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进而在深刻理解中坚定对我国教育改革的自信,激发学生教育情怀。
图2 学生进行典型案例研讨与分享
作为学校立项的一流本科课程,《教育学原理》课程团队坚持“基于理解的有意义学习”教育理念,深度思考“课程目标、学生需求、学习过程、学习产出”之间的关系,主动对标师范专业认证对课程教学的标准,依托学习通平台建立课程知识图谱,目前已经完成课程目标达成报告、学习通平台资源库建设、学习互动与试题库等。
一审:黄小玲 二审:黄丽娟 三审: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