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第一届社团(团队)创新课题---广西桂林市雁山区乡镇中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调查

发布时间:2010-11-0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 需求分析对当今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广西桂林市雁山区乡镇中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以了解他们主观与客观的学习需求, 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能力,并为相关教育部门及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 需求分析;乡镇中学  英语学习

        一、前言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与中心,研究学生的主观和客观需求的调查分析。“它通过最大限度地收集有关的需求信息, 为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施、教材的组织和使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提供依据”(何玲,2008)。
        自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就开始研究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其研究从教师的教学过程转变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人们逐渐认识到研究学习需求的重要性,许多人开始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研究。从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 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有助于学习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在广西桂林市雁山区乡镇中学的教育见习,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英语考试不及格等现象, 到底原因在哪里, 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虽然教育部的中学教学改革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研究者、政府管理部门多从宏观角度,用自上而下( top-to-down)的方式从教学目标制订、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强调从学校、教师层面开展工作,却忽视了对作为教育主体的中学生学习需求的研究,忽视了从教学的本源上解决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同时,由于教育具有地域差异,各个地方学生生长环境不同、基础不同、接受知识能力不同,所在地方师资力量也不同,而乡镇中学教育相对城市而言更有其特殊性。因此,教育需要根据不同地方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笔者均是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 我们认为有必要搞清这一问题,因此做一调查。

        二、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于2009年4月在广西桂林市雁山区三所较有代表性的中学(会仙中学,二塘中学,雁山镇中)进行调查, 以分层抽样的形式从各学校选取初二年级的三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所有学生都来自平行班。调查采用问卷形式。问卷由笔者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自行设计, 先在一些学生中作了试投放, 再根据反馈情况作了修改。问卷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对教师的需求”,包括5道小题;第二部分为“对资源的需求”,包括7道小题;第三部分为“对家长的需求”,包括5道小题;第四部分为“对管理的需求”,包括6道小题;第五部分为“对教学教法的需求”,包括7道小题。为保证本次调查的真实有效,每道小题有四项选择,顺序安排尽量避免被调查者的情感干扰。笔者与调查学校老师事先协商在上课铃响后的10分钟填写调查问卷。选在学生上课之前问卷前附上说明, 声明调查与学生的各方面评定无关, 只要求学生提供自身的真实情况。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10份, 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600份。

        三、数据分析
        数据调查结果经SPSS处理, 分析统计结果显示:
        对教师的需求方面,学生对教师教学现状比较满意。说明广西乡镇中学教师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如:教师能够认真批改作业、65.7%的同学认为老师能够认真批改作业,86.4%的学生对老师的发音满意。另外,老师也能够在课后辅导学生学习以及关心学生生活。
        对资源需求方面,比较缺乏。说明广西乡镇中学的教学设施不足,需要各个方面积极资助。老师大多数还是用传统教具,如图片,录音机等等。虽然调查学校有少量多媒体,但是92.3%的教师上课时都不用多媒体教学。74.6%的学生希望能上培训班。
        对家长的需求方面,总的来说,家长能够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并且能够客观看待学生成绩。大部分家长重视家长会,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虽然乡镇中学生的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家长仍然非常支持学生购买英语学习资料。
        对管理的需求方面,喜忧参半。说明乡镇中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会学习的学生与缺乏学习方法的学生同时等量地存在着。50%左右的学生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而另外50%左右的学生则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对教学教法的需求,学生不喜欢竞争式的教学活动。学生最喜欢的英语课堂活动是听老师讲解课文和做活动或游戏,仅有14.3%的学生喜欢和同学编对话并向全班展示,此点出乎于笔者意料之外,因为该活动为中学英语课堂中最常见的活动方式。学生最喜欢的英语课外活动是学唱英文歌曲和看英语故事或动画片视听,选择课本剧表演的占13.3%,14.3%的学生选择英语演讲比赛。

         四、启示
        通过这次调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广西桂林市雁山区乡镇中学的英语教学中,客观方面,教师和家长的表现与学生需求期望值相平衡,教师对于英语教学态度认真负责,家长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给予充分的支持:在精神上,家长客观看待学生英语成绩;在物质上,家长支持学生购买英语学习资料。
        然而,笔者的调查也发现了几点不容忽视的问题。
        客观方面,资源缺乏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乡镇中学现有的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英语需求,并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如:进一步导致乡镇中学教学手段和活动方式的单一;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受到限制,教育水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等。因此,乡镇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对学生英语资源的需求予以重视,规划部分资金用于购买相关英语书籍,丰富阅览室和图书馆的英语读物,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具,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主观方面,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学习计划缺乏和学习动机不明确是主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这就说明老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方法上给予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优势和劣势,并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与特点制定适合学生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学生自己也要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喜欢开放式的英语教学活动、逃避竞争的心理,笔者认为在外语教学中还是需要“先融合后竞争”教学方式:先引起兴趣,调动激情,让同学们对英语产生感情,在友好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先克服他们对英语的恐惧心理,再通过竞争方式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由于学生自身的胆怯特点和英语水平的有限,如果采用“先竞争”的方式则容易引起学生对英语产生厌倦感,引起焦虑情绪而不利于他们的学习。
         对教师来说,教师也应当因地制宜,积极开发乡土资源,充分利用本地风俗、典故、历史以及风土人情等学生身边熟悉的内容,并将其作为载体融入日常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

         五、总结
        根据Stevick(1971)的研究分析, 外语教学只有充分体现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相关性”,同时具备“ 完整性”(指教学能较完整地包含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有用性”(能让学习者学以致用)、“ 满意性”(让学习者感觉到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 才有“ 优势” 来施加对学习者的影响。
        本次调查使我们充分意识到,乡镇中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法只有充分体现与学生需求的“相关性”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广西桂林市雁山区乡镇中学的英语教学,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教师应掌握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教育部门应编写适合乡镇中学生特点的英语教材选材内容应当贴切乡镇中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并与其中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课堂外的语言学习环境,“先融合后竞争”,吸引学生兴趣,不拘泥于单一的活动方式,尽可能鼓励开放型学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建立并完善考核制度,为中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及自我发展提供借鉴。
        本次调查局限性在于抽样面不够广, 样本规模也不够大。由于笔者能力所限, 问卷设计的项目也不够细。故只能反映广西桂林市雁山区乡镇中学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基本情况。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能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应该可以更全面、更科学地说明问题。,



参考文献:
        [1] Stevick, E. 1971. Adapting and Writing Language Lessons. Washington D. C.: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2] 何玲. 独立学院艺术生的需求分析调查[J].时代教育,2008(8):84.
        [3] 王斌华,刘辉. 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启示[J]. 国外外语教学,2003(3):34-38.
        [4] 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8):20- 23.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