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对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师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问卷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到全院师生期望的网络平台构建的框架,从而了解到学院师生对交流沟通的需求。而构建网络平台这个课题主要也是立足于对学院师生能有一个信息资源共享,沟通交流,多渠道的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心得,了解学院最新信息的一个平台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进行展开。同时,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研究能帮助学校领导更好的开展各项宣传工作。
关键词:高校 信息资源共享 沟通交流 网络平台构建
一 、调查的缘由和目的
我们构建网站的初始定位是漓院人的社区类型网站,在这个信息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学院目前仍缺少一个系统的校园信息交流平台,主要表现在,首先,学院的活动宣传及学院信息等无法在短时间内向学院师生发布,而学院内现行的宣传方式也存在着严重的滞后问题;其次,学院目前还缺乏一个学生之间有效交流的平台;再次,学生希望能通过网络渠道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得不到满足;最后,学生希望能多渠道的进行资源共享,交流学习心得,获取最新的学院动态等。
为此,我们团队致力于去构建这样一个漓苑人社区网站,旨在满足学生的各种信息获取的需求和提供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的时间与对象
调查时间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调查对象是我院在校使用互联网的大学生,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和后期的电子问卷调查方式,电子问卷形式还充分通过分专业的形式对我院的八大系学生进行电子问卷的调查以及部分老师的调查。
(二)研究工具
文献分析,前期预测,教师指导及编制调查问卷,构建网站模块。前期调查问卷是对学生的一个需求进行投石问路,后期的调查主要是对网络模块需求构造的一个整体了解。
通过面谈,QQ聊天,发e-mail ,辅助电话等多种途径进行对部分学生和老师进行交谈,深入了解师生对沟通需求的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期望能在构建网络平台时能提供解决途径。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前期我们以宿舍楼为单位对学生随机发放问卷1500份,作废84份,回收率为94.4%;后期主要以发放电子问卷为主,共发放182份电子问卷,回收100%,调查对象均为我校学生。利用 Microsoft Excel 2003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以上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均衡分布于随机调查,访谈的了解,调查问卷的科学编制与处理,可靠问卷的一致性筛选等,提高和保证了整个调查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师生日常的网络应用
1.上网频率
根据文献参考的调查显示,“很经常”及 “经常”上互联网的大学生占了82%, “不经常”及 “很少”上互联网的学生只占18%,完全不上互联网的大学生为0,这表明大部分高校学生上网的频率非常高。访谈也表明,校园宽带网的推广,以及上网费用的降低使网络成为高校师生学校、工作与生活的日常工具。也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上网频率与教师的上网频率都非常高,并称之为大学上网的“双高”现象。
2.师生常用网络交流平台
调查表明每个大学生都注册有自己的QQ账号,同时也是E-mail的账号,同时还会在校内网,校友网,同学网等注册账号,以及近期兴起的微博等多种交流方式,说明网上的虚拟性、即时性等特征是他们选择该交流方式的主要原因。
而以上的这些方式的网上交流方式,对学习方面的沟通都很零散,还缺乏一定的聚集性,而我们将努力构建的漓苑人社区网站,则有较强的在校同学之间学习娱乐沟通交流的针对性。
3.师生期待的网络平台(简要说明,详细的在论坛需求分析上显示)
表1 师生比较偏好的社区网站的版块统计表(单选)论坛 信息发布 物品交易广场
61% 20% 19%
结论:从表1可以看出,学院师生更倾向于在即将构建的社区网站中进行论坛的交流,而对信息发布和商品交易则较少关注,这与我们提倡的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不谋而合。
表2 师生所期望论坛性质的主要定位统计(多选)
资源 学院新闻 沟通 辅助 国内外 娱乐
共享 信息 交流 学习 新闻
56% 46% 51% 36% 26% 21%
结论:针对论坛的性质方面,调查显示学生更倾向于学院的资源共享,进行更多的沟通交流,
而对论坛信息的发布也更倾向于了解学院新闻信息中心的发布。而大部分人也希望这样一个论坛可以辅助学习。
表3 师生期待的论坛上资源共享的内容(多选)
考证&考试 期末重点 上课老师笔记 优秀学生心得
56.5% 63.7% 51.6% 36.8%
结论:针对资源共享这一块,首先,学院师生最为关注的莫过于是考试的重点,其次,才是考证、上课老师笔记;而对优秀学生心得,则较为关注。调查结果表明了,学院师生还是希望能在论坛上进行学习交流,资源共享。
(二)师生对网络平台构建的其他要求
根据调查,认为在论坛上进行实名制登录的占42.8%,不需要的占31.9%,随便的占25.3%。因此,学生更多的倾向于实名制登录论坛。
针对是否愿意在论坛上透露自己资料和身份的调查显示,愿意的占40%,不愿意的占35%,无所谓的占25%。因此,学生多数人愿意在论坛上透露自己的资料和身份,比如年级专业等。
针对漓苑人社区论坛的期待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对网站的构建达到了52%的非常期待程度,以及29%的期待。表明我们构建的社区网站的运行前景是很值得期待的。
四、议论与建议
(一)议论
1.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在调查和交谈过程中,有学生建议我们借鉴校内网的经验,同时让我们融入更多真实的属于漓江学院自己的校园文化,使学生能在这个社区网站上进行沟通交流,共享学习资源,及时了解校园最新信息等。
2.充分的市场分析和市场调研
在推出社区网站的同时,我们通过深入的调研,基本掌握了学院学生的真实想法,找到了学院缺失的网络平台普及化的空隙。分析得出,学院师生的各种资源信息还没能得到充分的整合。
(二)建议
1.构建具有针对性的交流平台
调查表明,学生上网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要在网上做什么,大多数都是进行QQ即时聊天,而用于学习交流的很少,师生之间的网络交流途径单一,形式呆板,学习资源共享得不到满足,获取学院新闻信息发布渠道不及时等。同时,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也次数不多,而网络平台不健全,是学生逐渐的失去对老师进行沟通的兴趣的原因之一,且老师也没能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建立的这样一个平台,就是让同校的师生进行课后的网络交流平台。构建是基于各种的网络交流平台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元化交流模式,并与传统的交流模式相结合,形成立体的,多维的师生课后有效沟通交流的模式。
2.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
在师生课后网络交流过程中,基本上有教师决定交流平台的使用,原因是教师掌握的网络交流平台的技术不足,仅仅习惯于使用常用的一两种方式。而网络技术发展很快,各种具有个性化的服务平台不断出现,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很强,他们通过与朋友、同学的交流或自学等能很快的掌握与使用相关的网络平台,因此在一方面教师常处于落后地位。如,腾讯微博的迅速崛起,校内网,同学网的频繁使用,而教师则使用不多。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网络技术,不断提高网络平台的使用水平,甚至向学生学习相关的网络技术。而我们这个网站的构建则减少了以上的诸多麻烦,是一个同校师生共享的一个网络平台,发布的也是学院师生的信息;而我们所欠缺的是一个宣传和推广的契机。
3.形成共同遵守的网络交流规范
大多数学院都开设有自己学院的BBS,但开设一段时间后就会关闭,原因的有些学校的学生常常进行一些网络恶搞、谩骂、诋毁、攻击学院规章制度等不道德现行为,传播不健康、不文明的信息,在缺少约束与规范的情况下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最后导致这一交流园地被关闭。调查也表明这也是一部分大学生不喜欢网络交流的一个原因。因此,师生在进行网络交流,资源共享时要建立相应的规范,形成师生间或班级、团体间的共同约定,对各个成员的网络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维护良好的网络交流环境。这以调查显示的所期望的应该要进行网络实名制登录相一致。在现存网络中,如班级QQ群,公共E-mail,BBS等都采用实名制登录。这也是网络交流平台能良好应用的重要保障。同时,良好的网络交流环境还能对学生起到隐性的教育作用,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文化,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人文教育价值。
五、结 论
本研究通过对问卷数据和交流访谈的分析,探讨了我院师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沟通,获取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途径、作用与效果等,并针对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几点建议。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仅选取与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的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可能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结论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期望在后续研究中能进行更深入、广泛的探讨。
参考文献:
《高校师生课后网络交流调查研究》 {1003-1553(2010)06-0083-05}
《高校师生课后网络交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年第8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