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在广西桂林市的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分析、个例访问分析以及桂林八大高校间的三大类(三大类分别是学术科技类、公益实践类、文艺体育类)社团部座谈会分析得出广西桂林市三大类社团发展情况良好,特别是公益实践类的参与度和活动规模质量以及社团的组织管理水平都达到了一个较完善的水平,而学术科技类、文艺体育类的情况则在广西桂林市的不同高校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情况。
[关键字] 桂林 大学生 社团 发展 研究
通过在广西桂林市的各高校进行调查,其主要调查对象是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调查发现近年来桂林市各高校社团数量增长速度和发展都比较快,为了让桂林高校三类社团健康的发展,我们对三类社团进行的研究分析。
社团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为了更好的指导大学生的参加学生社团,现在各高校都发展了三类社团。参与学生社团的管理、建设活动,是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拓宽视野,建立广泛的兴趣爱好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活跃了校园生活,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对全面拓展学生素质,张扬学生个性,撒播自主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部分社团盲目的扩张,做大而不做强;活动单一,无所创新;社团之间没有联合起来共同搞活动,之间的交流不多,缺少与外部的联系等,都很大程度上阻碍大学生社团的发展。
一、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1508份,回收率达94.25%。调查问卷覆盖包括广西师范大学(200份),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份),桂林理工大学(200份),桂林医学院(200份),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0份),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0份),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0份),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份)。调查问卷发放形式采用定点设摊发放并回收。根据调查问卷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占样总量分别为48.6%、32.8%、18.6%。调查问卷中男生参与人数为935人,占样本总量的62%;女生参与人数为573人,占样本总量的38 %。
一、公益实践类社团的发展调查
1、大学生对公益实践类社团的参与状况从调查表上来分析,得出在三类社团中,公益实践类社团占得比例是最高的,从发放回收的问卷1508人中728人首选公益实践类社团,所占总数比例为48.3%。公益实践类社团不管是在一本、二本、三本还是大专院校都是在校大学生首选的参与社团。大学生认为公益实践类社团能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大学生投入公益事业所占的比例相当高;极少部分学生认为“只是一些学生的组合”。绝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参与公益实践类社团的意义,并认同其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大学生素质、拓展学生社会视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的作用。
2、 从高校学院随机访谈分析得出,被访者都一半都选择第一加入类型社团为公益实践类社团。之所以得到参与度最高的成绩主要是公益实践类社团涉及的面比较广,在促进传播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发展中都有其身影,而且各个高校都提倡发展公益实践,同时大学生在高校里有着一股为社会做贡献,为母校做贡献,报效祖国的一个激情。有的学生认为,参与公益实践类社团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会协作,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奉献爱心等。综上几个方面分析及问卷调查分析还有随机访谈分析。大学生在选择加入社团中,第一选择是公益实践类社团。
3、 在与八大高校的社团联的座谈会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 有时公益实践类社团的工作并不公益,而是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而已。
(二) 参与成员过于局限,仅限于社团成员,不能够全面的推广,让其他的学生也加入其中做公益。
(三) 与社会联系偏少实际合作少,不能和政府等机构得到很好合作。
(四) 社团活动目的或服务对象不够明确。
二、文艺体育类社团的发展调查
1、从调查问卷中得出,文艺体育类社团的参与度排在第二,从发放回收的问卷1508人中398人首选文艺体育类社团,所占总数比例为26.4%。在校大学生认为参加文艺体育类社团可以让大学生加强第二课堂活跃度及身体健康度,同时也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许多大学生认为多参加文艺体育类社团能让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大学生顺利进行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础。身心健康与适当的运动健身、文艺活动是分不开的,目前大学生的运动健身除了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外,大部分运动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的,因此主要还是靠课外的运动健身、文艺活动来锻炼体魄提高身体素质和课外知识。如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全方面化,不仅要求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创新意识,也要要具备较强的身心素质!
2、在高校学院随机访谈分析得出,许多大学生认为文艺体育类社团不同于公益实践类、学术科技类社团,许多文艺体育类社团大多数日常活动都是在学校内举办的,所以在对场地、器材、技术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这个就需要文艺体育类社团能自己去抓住资源,发挥沟通交流的能力。要与学校的学生会体育部、社团联的相关部门以及学校的相关组织进行合作交流等。一些同学还认为,文艺体育类社团应该打造自己的精品活动,要注意突出学校的特点和其社团的专业性质特点。
3、在与八大高校的社团联的座谈会中,我们认为高校文艺体育类社团的产生,是大学生群体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意识增强的表现。有利于其兴趣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文艺体育类社团应该打造自己的精品活动,打造自己的品牌,以丰富大学生社团文化娱乐生活,这有利于高校学校社团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高校文艺体育类社团应该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文艺体育类各社团间的竞争与协作。
三、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发展调查
1、从调查问卷中得出,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参与度排在第三,从发放回收的问卷1508人中381人首选文艺体育类社团,所占总数比例为25.3%。但是学术科技类社团要特别分析,在桂林一本、二本院校学术科技类社团参与度与发展度是很高的。在桂林一本、二本院校学术科技类社团参与度与发展度应该是排在第二位,但是我们这次调查是以八大高校为调查方向和内容,所以一平均起来排就使其排到第三位了。但是大家细心的话可以看到其实学术科技类社团和文艺体育类社团的比重之相差1.1个百分比。学术科技类社团是大学生社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关知识,结合有关研究课题进行研讨交流并进行实践探索为主要目标的学生组织。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能够实现课内课外的衔接,将知识消化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演练之中,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在与八大高校的社团联的座谈会中,我们总结出了学术科技类社团发展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案。
(1)我们认为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发展对大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二本、三本院校和大专院校,在交流中我们发现二本、三本院校和大专院校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发展现状有些让人忧虑,因为在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实用或娱乐社团备受青睐,报名参加的大学生很多,而充满学术气息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参加者很少。其原因第一,学术科技类社团的数量仍然过少,特别对对口专业的学术类社团更少;第二,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创新性,没能反映学术科技文化本质内涵的要求和满足社团会员的需求;第三,有些学术科技类社团仅限于搞一些讲座、征文等活动,并且血多活动达不到预期目的,收效低,形不成浓厚的学术氛围,社团成员在其中收获不大,以致社团对学术的吸引力不大。
(2)改进学术科技类社团建设的对策。桂林八大高校社团联讨论出我们结合学术科技类社团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各方面工作。在各个院系中,成立社团部,让理论学习型、专业学术型、学科竞赛型社团挂靠在相关的院系内,各院系主要注重发展学术科技类社团。同时,学术科技类社团应该组织管理会干拓宽思想,全面思考社团发展。还有,学术科技类社团应改革一些不好的运营机制,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高校的各级领导应注重转变学术思想观念,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学术理论与实践的能力。给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定位,要求学术尽量加入学术科技类社团,支持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