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对象与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于2009年9至11月份别对南宁、河池、桂林等部分高校的学生进行“城市初中体育课创新性课堂教学的研究问卷调查”,分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师
2.1.1教学观念发生积极转变
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师能较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精神,通过体育课程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对体育课程“育人”功能的理解。也逐渐认识到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而更主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由此可见,通过不同程度的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加深了对体育新课程的认识,更进一步理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的与价值,逐步适应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2.1.2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师“重视”或“比较重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体育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发生“大”或“较大”的变化,体育教师“注重”或“比较注重”创造性地实施体育教学。(下图)。
2.1.3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学习基础、教学目标、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教学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情况、运动项目的内容体系、教研组的安排、随便选择等等。这一结果说明通过几年的体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等新课程理念已逐渐被体育教师所接受,大部分体育教师都能根据各地、各校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基础水平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调查结果还表明:83.3%的体育教师比较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且79%的体育教师比较重视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促使学生实现课程的多种目标;78%的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注重”或“比较注重”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内容进行改造,使之更易于普通的中小学生学习和接受;83.7%的学生反映“在体育课上,当掌握了一个运动技能后,能够比较深刻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83%的体育教师“重视”或“比较重视”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运动技能的教学中;85.3%的体育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且90.2%的体育教师主要关注的是“所有学生”。
(1)实验区体育教师比非实验区体育教师更加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运动技能教学的作用(下图);
(2)在是否“注重”或“比较注重”对竞技运动项目内容进行改造方面,实验区体育教师明显好于非实验区体育教师。 (下图);
(3)在是否“重视”或“比较重视”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运动技能的教学方面,实验区体育教师明显好于非实验区体育教师。 (下图);
(4)实验区明显比非实验区师更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且有92.4%的实验区教师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有18.1%的非实验区教师仍会对体育优生给予更多的关注。
2.1.4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而获得进步调查结果表明,有些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在体育课程改革中获得了较大进步,而且在进步程度上实验区体育教师明显好于非实验区体育教师, (表7)。进一步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通过参与体育课程改革,大部分体育教师的进步与成长具体表现为: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逐渐形成学习习惯、教学思路开阔、业务能力提高、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态度改善等等。另外,从调查中还发现,79.8%的体育教师“适应”或“比较适应”体育课程的改革,74.9%的体育教师“经常”或“比较经常”主动与同事交流有关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79.6%的体育教师能够“主动”或“比较主动”地思考和解决体育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82.7%的体育教师“重视”或“比较重视”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由此可见,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激励体育教师不断学习,促使体育教师不断开拓教学思路、主动研究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转变教师角色,最终在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上得到提高。
2.1.5注重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课程教学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各类体育课程资源,体育教师们都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比较注重体育设施资源(占79.6%)、课程内容资源(占60.2%)、人力资源(占57.9%)、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占54.5%)、自然地理课程资源(占53.6%)的利用和开发等等,只有5.0%的体育教师回答“没有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由此可见,在如今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面对各种教学条件(如师资、场地等)仍然不足的现状,体育教师已不再消极地等待教学条件的完备,而是主动地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或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以满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需要。但在民族民间体育活动资源、体育信息资源等其他课程资源时利用与开发上,还需体育教师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予以体现。
2.2学生
2.2.1体育学习态度发生转变调查结果表明,通过体育课程改革,78.6%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明显”或“较明显”地得到提高,且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学生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更加喜欢体育学习(占69.7%)、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占78.3%)、学习方式改进(占74.3%)、体能水平提高(占67.6%)、学习能力提高(占66.4%)、运动技能水平提高(占64.5%)、学习主动性提高(占62.6%)、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增加(占61.6%)等方面,只有4.1%的体育教师认为新课程的实施对学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认为学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2.2.2体育意识增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84.7%的人认为“在现在的体育课上学到的东西有用”,85.4%的人认为“现在的体育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有较大作用,能使学生变得更勇敢顽强、不怕困难、能吃苦等等”,83.9%的人认为“现在的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有好处”。
2.2.3健康观念加深调查显示,有94.9%的学生比过去更关心自己的健康,且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占85.5%)、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占63.7%)、增强体能(占63.1%)、与同伴交往(占57.4%)等等,只有12.2%的学生是为了“寻求刺激”。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调查还发现,有92.4%的学生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自己有较大好处,82.6%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有较大好处,并且82.3%的学生开始比较关心与运动有关的一些饮食和营养问题。上述结果充分显示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与落实。通过体育新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更关注自己的健康,还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6一7]。
2.3领导
调查结果表明,40.1%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领导比过去更多地支持体育课程的改革。进一步进行列联表分析结果发现,实验区学校领导明显比非实验区更支持体育课程改革(下图)。这一结果说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改革的成果正逐步促使学校领导更加关注体育教学,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支持力度。因此,应大力推进体育新课程的建设,以不断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的认识。
2.4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厄与困难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乏教学条件(占72.1%)、缺少经费保障(73.4%)、领导不理解新的做法(占61.1%)等方面,还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主要困难在于:缺乏培训机会(占40.4%)、缺乏交流机会(占48.2%)、缺乏指导(占37.1%)、缺乏政策保障(占36.3%)等等。说明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缺乏硬件支持和领导支持仍是最大的问题和困难,体育教师也非常渴望有机会参加更多的培训和交流,希望能够尽量多地得到来自各方面的指导和政策保障,从而也显示出体育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评价手段,能正确地对待运动技术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利用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体育教师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人而不断成长。体育新课程的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逐渐认识到体育学习对自己身心发展的作用,学习方式开始由被动接受转为更加主动思考和体验。在对体育新课程的理解以及体育课程改革的落实方面,实验区明显好于非实验区。影响现阶段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人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在于缺乏教学条件和经费保障、领导的支持、培训与交流、指导、政策保障等方面。
3.2建议
国家和各省市应大力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特别要加强对非实验区学校的指导,并通过多种途径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在巩固已有课程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各地、各校的特点,积极开发体育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加强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各地、各校应继续加强对体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努力加大体育教学经费的投人。体育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努力争取领导的支持,使之更加理解体育新课程,以获得更大的政策支持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