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第三届社团(团队)创新课题---关于独立院校大学生“敬老爱老”公德意识调查与思考——以漓江学院志强社“至善夕阳红”系列活动为例

发布时间:2012-08-3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
       本调查主要在于通过调查独立学院学生的敬老活动参与状况以及对敬老方面的重视度,分析桂林市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敬老爱老”学风调查与思考,了解当代独立学院学生的“敬老爱老”公德意识情况,深入剖析在校大学生潜在的问题,提高独立院校学生对社会敬老工作的热情度和责任心,从而进一步推行“关老敬老爱老”的社会公德意识,形成一种感恩文化之风,为我院“至善”学风建设乃至桂林敬老社会风尚的形成做出贡献。

【关键词】
        桂林市  独立学院学生  “敬老爱老”学风

【绪论】
        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通过献爱心,走访敬老院的活动,让大学生们的身心更加明朗,明白阳光是不吝啬每个角落,同时呼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这样,不仅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并从中学会关爱,学会感恩,提高实践能力,而且给老人送去祝福和温暖,让他们能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过上更好的晚年生活,使夕阳更加美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整个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桂林市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老年人口比重就出现了明显持续上升的现象,进入了广义的人口老龄化过程。现今桂林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79.5万。占全市人口的15.54%,13个桂林人中就有2个60岁以上老人。该比例高出全国3%,高出广西2%。据调查研究推断,2015年桂林老年人口将达100万。可见,关老爱老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桂林市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老年人服务体系是非常有用的,让更多的老人可以享受社会的关爱,度过一个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独立院校作为一个比较具有特殊性的基础教育组织,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让学生今后在社会中与其他高校学生竞争时可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优势。同时通过参加敬老院活动,与老年人亲密接触,了解老人们的生活现状。这样可以培养独立院校大学生的敬老风尚为服务老人团队,并且注入一批新鲜的力量,通过敬老活动提升独立院校大学生的个人素养及社会责任感。

1、课题开展的大致流程。
       1.1  2011年9月17日召开志强社课题研究会议进行任务分工和人员安排,成立调查组、策划组、采编组、摄影组、财监组、整理组和总负责组7个小组开展工作。 
       1.2  2011年10月15日对新进社团成员进行课题研究7个小组的组员招募,召开                   面向所有调研参与人员的正式会议,公布工作分工及工作计划,请指导老师对整个活动开展中所要注意的事项和所要把握的方向进行指导。
       1.3  2011年11月05日调查组人员讨论并完成活动前期的调查问卷,以及策划第                   一次敬老院调研活动。
       1.4  2011年11月19日开展“至善夕阳红--关爱老人,关注生活,让夕阳更美好”                    活动。
       1.5  2011年12月02日策划并联系会仙小学校长,即将开展第二次敬老院活动。
       1.6  2011年12月08日招募活动志愿者,准备所需物品。
       1.7  2011年12月10日开展“至善夕阳红--童真携手花甲,爱心代代传承”活动,                    进一步向小学生,漓院学子传播至善文化。
       1.8  2011年12月15日研究两次敬老院活动,在大一至大三范围内发放问卷                        进行抽样调查。
       1.9  2011年12月20日回收问卷,数据统计并分析,得出中期研究结论,完结中                    期论文并上交到社团联中心。
       1.10 2012年3月11日各小组组长与组员沟通,了解组员对课题研究的建议及更                    改方案,完善活动计划。
       1.11  2012年4月27日计划开展第三次敬老院活动。
       1.12  2012年5月01日总结中期论文成果,设计第二份课题研究调查问卷,并招                    募活动志愿者。
       1.13  2012年5月06日 开展“至善夕阳红--爱心伴夕阳,关爱老人行”活动,活                    动地点为大埠乡与会仙敬老院。拍摄活动视频,相片等资料以备后期论文做准备。
       1.14  2012年5月15日做好总结,资料整理,账目整理,开会讨论课题研究会议。                    发放调查问卷,当天回收,数据组统计相关数据。
       1.15  2012年5月16日通过讨论分析,得出课题研究结论,撰写论文,制作成果                    PPT在校内展出。
       1.16  2012年5月18日上交此次课题研究总论文及相关资料到社团联。

       2、课题成果展。
       2.1课题中期的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的中期检查报告中,我们详尽的展现了在前期关于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以及我们在调查研究中所得到的收获和成果。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关注度的概括与思考。
       经调查,我院2009级在校生约为2800人,2010级在校生约为3370人,2011级在校生约为2896人,总数约为9066人。此次调查问卷设定1200份,根据分层抽样调查的比例计算,本次调查抽样中2009级学生为371人,2010级学生为446人,2011级学生为383人,在调查问卷当中,本小组将问卷第二题、第六题、第八题、第十一题、第十二题分属于思想意识层面调查,通过对每一题所统计的人数比例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漓江学院09级、10级、11级大部分学生都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有所关注,并觉得独立学院大学生有必要举办和参加此类专项敬老活动。从此数据中可以看出,我院大部分在校学生都具有敬老爱老的思想意识。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不太关注,对敬老爱老的公益活动的开展持没必要或可有可无的态度。
        2.1.2对实际参与度的考察和思考。
        问卷中第一题:“您参加过几次敬老活动“从此题目调查得出在以往的生活当中,所调查对象参加敬老爱老活动的次数明显较少,没有参加过敬老爱老活动或只参加过一两次的学生占大多数,从中可以看出,我院在校大学生对敬老爱老活动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2.1.3观念及其实践行为的影响因素的调查。
        作为独立院校大学生在敬老爱老公德意识的培养方面和实际敬老爱老活动的行为方面存在着许多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现从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就问卷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2.1.3.1自身因素方面。
        从调查问卷第四、第九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敬老爱老这一社会公德意识较强,大部分学生觉得可以通过此项活动将自己的爱传递,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能把敬老爱老的中华美德继续传承。
        2.1.3.2客观因素方面。
        从调查问卷第三、第五、第七题中我们可以得出:大多数同学觉得与老人沟通交流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语言不通和观念不一导致该现象;同学们大多都是通过身边老人来了解老人的生活现状,主动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体了解老人情况及参加社区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若学校长期开展敬老爱老活动,选择义不容辞参与的人数较多,不予理会的人数较少。从中可以知道,一些客观因素如语言沟通、了解与参与渠道、活动形式等制约着同学们参与敬老爱老的活动。
        2.1.4统计结果的对比及思考。
        2.1.4.1思想意识层面。从第二题、第六题、第八题、第十一题、第十二题的数据及曲线图(见附表2)可以看出,2011级学生到2009级学生对校园内敬老爱老活动的关注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第二题中,选择常关注老人生活状况的比例中,2009级学生的比例最小,且在第六题中,觉得没必要去敬老院参加敬老活动的数据比例中,2009级所占比例最大。第11题中显示,2009级学生觉得很有必要展开专项的敬老活动的比例亦是最小。从中我们认为有必要在高年级人群中加大敬老爱老公德意识的宣传,以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2.1.4.2影响因素层面。根据以上对自身因素及客观因素的分析结果得出,三个年级的相关比例(见附表2)显示三个年级的一部分学生认为敬老爱老公益活动比较形式化,没有真正体现我们对老人们的关爱之心。以此,我们应该在校内开展更多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敬老爱老活动。
        2.1.4.3参与度层面。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同学们敬老爱老的公德意识相对较高,但是参与度较低,从第一题现象比例可以明显看出该问题。因此,在举办敬老爱老活动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活动形式及活动内容,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其中。
        以上是我们课题研究在前半期的主要成果展和大体调查方向。
        2.2课题后期的研究成果。
        2.2.1实践度的的概括及思考。
        经调查,我院2009级在校生约为2800人,2010级在校生约为3370人,2011级在校生约为2896人,总数约为9066人。此次调查问卷设定1000份,根据分层抽样调查的比例计算,本次调查抽样中2009级学生为202人,2010级学生为293人,2011级学生为382人,在调查问卷当中,本小组将问卷第五题、第六题、第七题、第八题分属于思想层面调查,现就每一题所统计的人数比例进行一下叙述:
        第五题您觉得参加敬老院后有什么感想?该问题,抽样调查中显示: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对身边的老年人更加关注,更加珍惜”的人数有121人,所占调查人数59.90%;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对身边的老年人更加关注,更加珍惜”的人数有176人,所占调查人数60.07%;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对身边的老年人更加关注,更加珍惜”的人数有229人,所占调查人数59.95%。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期望社会能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的人数有54人,所占调查人数26.73%;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期望社会能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的人数有78人,所占调查人数20.42%;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期望社会能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的人数有102人,所占调查人数26.70%。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我们学生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能给予老年人生活上的帮助”的人数有27人,所占调查人数13.37%;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们学生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能给予老年人生活上的帮助”的人数有39人,所占调查人数13.31%;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们学生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能给予老年人生活上的帮助”的人数有51人,所占调查人数13.35%。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心灵上没什么大的变化”的人数有0人,所占调查人数0%;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心灵上没什么大的变化”的人数有0人,所占调查人数0%;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心灵上没什么大的变化”的人数有0人,所占调查人数0%。
       第六题老年人作为老一辈的社会工作者,您觉得作为一个社会接班人是否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帮助和回馈他们?该问题,抽样调查中显示: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应该”的人数有135人,所占调查人数66.83%;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应该”的人数有195人,所占调查人数66.52%;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应该”的人数有255人,所占调查人数66.75%。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可做可不做”的人数有54人,所占调查人数26.73%;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可做可不做”的人数有78人,所占调查人数20.42%;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可做可不做”的人数有102人,所占调查人数26.70%。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没有必要这么做”的人数有13人,所占调查人数6.44%;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没有必要这么做”的人数有20人,所占调查人数6.83%;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没有必要这么做”的人数有25人,所占调查人数6.54%。
        第七题敬老、爱老、关老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理应承担的责任,您同意吗?该问题,抽样调查中显示: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必须是”的人数有108人,所占调查人数53.46%;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必须是”的人数有156人,所占调查人数53.24%;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必须是”的人数有204人,所占调查人数53.40%。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也许是,但与我无关”的人数有81人,所占调查人数40.10%;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也许是,但与我无关”的人数有117人,所占调查人数30.63%;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也许是,但与我无关”的人数有153人,所占调查人数40.05%。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不是”的人数有13人,所占调查人数6.44%;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不是”的人数有20人,所占调查人数6.83%;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不是”的人数有25人,所占调查人数6.54%。
        第八题您认为参加敬老院活动之后,你的敬老爱老的意识是否得到了加强?该问题,抽样调查中显示: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是”的人数有175人,所占调查人数86.63%;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是”的人数有254人,所占调查人数86.69%;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是”的人数有331人,所占调查人数86.65%。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否”的人数有27人,所占调查人数13.37%;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否”的人数有39人,所占调查人数10.21%;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否”的人数有51人,所占调查人数13.53%。
       根据以上四题结果统计显示:漓江学院09级、10级、11级大部分以上的学生在参与敬老院活动以后思想上有很多的转变。他们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参加敬老院活动以后我们的敬老爱老意识得到加强,对身边的老年人更加关注,更加珍惜。同时也赞同作为一个社会接班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帮助和回馈他们。大部分人们都认为敬老、爱老、关老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理应承担的责任,也认为参加敬老院活动对大学生关注老年人群体起到一定作用,也对其他弱势群体会更加关注。

        2.2.2对敬老爱老观念的调查。
        作为独立院校大学生在敬老爱老方面总会充满很多看法,作为一名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应该对社会有所关注,对社会有所贡献。现就问卷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2.2.2.1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关注度
       第二题请问您是否了解我院志强社举办的“至善夕阳红--敬老、爱老、关老”活动?该问题,抽样调查中显示: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了解”的人数有54人,所占调查人数26.73%;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了解”的人数有78人,所占调查人数26.62%;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了解”的人数有102人,所占调查人数26.70%。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比较了解”的人数有81人,所占调查人数40.10%;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比较了解”的人数有117人,所占调查人数30.63%;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比较了解”的人数有153人,所占调查人数40.05%。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不了解”的人数有67人,所占调查人数33.17%;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不了解”的人数有98人,所占调查人数33.45%;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不了解”的人数有128人,所占调查人数33.51%。
       第三题您参加敬老院的途径是?该问题,抽样调查中显示: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同学介绍”的人数有67人,所占调查人数33.17%;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同学介绍”的人数有98人,所占调查人数33.45%;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同学介绍”的人数有127人,所占调查人数33.25%。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社团宣传”的人数有81人,所占调查人数40.10%;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社团宣传”的人数有117人,所占调查人数30.63%;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社团宣传”的人数有153人,所占调查人数40.05%。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自行关注”的人数有54人,所占调查人数26.73%;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自行关注”的人数有78人,所占调查人数26.62%;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自行关注”的人数有102人,所占调查人数26.70%。
       第九题在参加敬老活动之后,你对其他弱势群体会更加关注吗?该问题,抽样调查中显示: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会”的人数有94人,所占调查人数46.76%;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会”的人数有137人,所占调查人数46.76%;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会”的人数有178人,所占调查人数46.60%。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看弱势群体的具体情况而定”的人数有108人,所占调查人数53.47%;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看弱势群体的具体情况而定”的人数有156人,所占调查人数40.84%;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看弱势群体的具体情况而定”的人数有204人,所占调查人数53.40%。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不会”的人数有0人,所占调查人数0%;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不会”的人数有0人,所占调查人数0%;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不会”的人数有0人,所占调查人数0%
        从以上三题结果统计可以得出,大部分同学认为参加敬老院活动对大学生关注老年人群体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些同学认为其作用明显,少部分同学认为无促进作用。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弱势群体的人数很多,也让他们更关注其他的弱势群体。同学们参与敬老院活动的途径大部分为同学介绍和社团宣传,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同学能够自行关注这个活动。
        2.2.2.2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贡献。
        2.2.2.2.1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参与度。
       第一题您参加过敬老院活动后是否会发动身边的人参加?该问题,抽样调查中显示: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是”的人数有202人,所占调查人数100%;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是”的人数有293人,所占调查人数100%;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是”的人数有382人,所占调查人数100%。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否“的人数有0人,所占调查人数0%;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否“的人数有0人,所占调查人数0%;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否“的人数有0人,所占调查人数0%。
        第四题很多大学生不能长期坚持进行敬老院服务,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该问题,抽样调查中显示: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因为学业繁重,时间不能调配”的人数有81人,所占调查人数40.10%;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因为学业繁重,时间不能调配”的人数有117人,所占调查人数39.93%;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因为学业繁重,时间不能调配”的人数有153人,所占调查人数40.05%。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去一两次即可,去多了很厌倦”的人数有108人,所占调查人数53.47%;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去一两次即可,去多了很厌倦”的人数有156人,所占调查人数40.84%;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去一两次即可,去多了很厌倦”的人数有204人,所占调查人数53.40%。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觉得都是形式化,没什么实质性意义”的人数有13人,所占调查人数6.44%;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觉得都是形式化,没什么实质性意义”的人数20人,所占调查人数6.82%;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觉得都是形式化,没什么实质性意义”的人数有25人,所占调查人数6.54%。
       从以上两题结果统计可以得出,同学们很积极参与敬老院活动并发动身边的人参与,参与度不高的同学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学业繁重,时间不能调配和去一两次即可,去多了很厌倦,也有人认为都是形式化,没什么实质性意义。
        2.2.2.2.2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后的思想转变
        第十题通过参与敬老院的活动,你认为学校应提倡或积极开展哪些同类活动?(多选题)该问题,抽样调查中显示: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关注留守儿童”的人数有175人,所占调查人数86.63%;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关注留守儿童”的人数有254人,所占调查人数86.70%;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关注留守儿童”的人数有331人,所占调查人数86.65%。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关注空巢老人”的人数有162人,所占调查人数80.20%;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关注空巢老人”的人数有234人,所占调查人数61.26%;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关注空巢老人”的人数有306人,所占调查人数80.10%。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关爱残障群体”的人数有187人,所占调查人数92.57%;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关爱残障群体”的人数有273人,所占调查人数93.17%;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关爱残障群体”的人数有357人,所占调查人数93.46%。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下乡支教”的人数有121人,所占调查人数59.90%;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下乡支教”的人数有176人,所占调查人数60.07%;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下乡支教”的人数有229人,所占调查人数59.95%。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麻风病人”的人数有94人,所占调查人数10.72%;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麻风病人”的人数有173人,所占调查人数15.62%;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麻风病人”的人数有178人,所占调查人数20.30%。
2009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精神病人”的人数有187人,所占调查人数92.57%;
2010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精神病人”的人数有117人,所占调查人数13.34%;
2011级学生对此题回答为“精神病人”的人数有153人,所占调查人数17.45%。
       从以上结果统计可以得出大部分的同学提倡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空巢老人、关爱残障群体和下乡支教。但很少有同学提倡关爱麻风病人和精神病人。
       2.2.3统计结果的对比及思考。
       2.2.3.1思想层面。从第五题、第六题、第七题、第八题的数据及曲线图(见附表2)可以看出,三个年级在“对身边的老年人更加关注,更加珍惜”和“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帮助和回馈他们” 、“敬老、爱老、关老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理应承担的责任” 、“敬老爱老的意识得到了加强”呈现不稳定趋势。其中“敬老、爱老、关老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理应承担的责任”的百分比最低,“敬老爱老的意识得到了加强”的百分比最高。从这些结果中我们应该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让同学们认识到敬老、爱老、关老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理应承担的责任。
        2.2.3.2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关注度。从第二题、第三题、第九题的数据及曲线图(见附表2)可以看出在三个年级在“关注我院志强社举办的“至善夕阳红--关老、敬老、爱老”活动与“同学介绍为参加敬老院的途径”的选项呈上升趋势,而“参加敬老活动之后,对其他弱势群体会更加关注”的选项的百分比比较高。从这些结果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让同学们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关注度上升到另一个层次。
        2.2.3.3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参与度。从第一题、第四题的数据及曲线图(见附表2)可以看出“参加过敬老院活动后不会发动身边的人参加”和“很多大学生不能长期坚持进行敬老院服务的原因为去一两次即可,去多了很厌倦”都呈上升趋势。其中2009级同学和2011级的同学所占百分比均比2010级的同学高多许多。从这些结果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应该让同学们的参与度变得更高,在这方面我们应该从他们不参与的方面着手。
         2.2.3.4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后的思想转变。从第十题的数据及曲线图(见附表2)可以看出“通过参与敬老院的活动,你认为学校应提倡或积极开展哪些同类活动?”在“关注留守儿童”、 “ 关注空巢老人”、 “关爱残障群体”、 “下乡支教”这些选项中三个年级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在“ 关注空巢老人”的选项中2009级与2011级同学所占百分比数最高,2010级同学所占百分比数最低。从这些结果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应该加强同学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开展更多真正有意义的活动而不只是他们口头说的形式化。
        2.3课题研究前期和后期的分析总结
        2.3.1对于实际参与度的分析整理。前期我院在校大学生对敬老爱老活动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后期的参与度与前期相比没有较大改变。产生这种结果是有多方面有因素的,其中包括:
        2.3.1.1自身因素方面。
       从第一次调查问卷第四、第九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敬老爱老这一社会公德意识较强,大部分学生觉得可以通过此项活动将自己的爱传递,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能把敬老爱老的中华美德继续传承。
        2.3.1.2客观因素方面。
       从第一次调查问卷第三、第五、第七题中我们可以得出:大多数同学觉得与老人沟通交流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语言不通和观念不一导致该现象;同学们大多都是通过身边老人来了解老人的生活现状,主动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体了解老人情况及参加社区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若学校长期开展敬老爱老活动,选择义不容辞参与的人数较多,不予理会的人数较少。从中可以知道,一些客观因素如语言沟通、了解与参与渠道、活动形式等制约着同学们参与敬老爱老的活动

        2.3.2对于关注度的分析整理。后期活动中,同学们对于活动的关注度要高于前期活动。这其中有我们宣传力度方面的加强和对扩大活动影响力方面的功劳。

        2.3.3对于敬老爱老观念层次的分析整理。在前期中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不太关注,对敬老爱老的公益活动的开展持没必要或可有可无的态度。在后期中,我们发现漓江学院09级、10级、11级大部分以上的学生在参与敬老院活动以后思想上有很多的转变。他们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参加敬老院活动以后印象深刻,也赞同作为一个社会接班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帮助和回馈他们。大部分人们都认为敬老、爱老、关老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理应承担的责任,也认为参加敬老院活动对大学生关注老年人群体起到一定作用,也对其他弱势群体会更加关注。大部分同学认为参加敬老院活动对大学生关注老年人群体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些同学认为其作用明显,少部分同学认为无促进作用。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弱势群体的人数很多,也让他们更关注其他的弱势群体。在课题研究的后期,同学们的思想层面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调查统计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我院在校大学生对于敬老爱老思想成面上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在实际参与度上做得不好。后期的实际参与度与前期没有多大变化,这就告诉我们要想真正调动人们参与到实际活动中来,这是一项长远并且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用顽强的信念坚守自己的岗位,真正落实我们敬老爱老的公德意识。在我们认真做好现有工作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发动身边的人一起参加到我们的活动中去,从小到大从易到整。

        3、课题研究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及改进
        3.1不足:在工作分配中不够合理,组员对分工内容不够明确。
改进:课题研究小组组长应根据各成员能力优势合理分配工作,进行资源整合,严谨完成小组任务,避免工作的重复性和冲突。
        3.2不足:总负责小组下达工作任务不够及时,使工作不能在更快更好地进行,出现了一定的延后性。
         改进:为避免以后出现工作延后性,各小组组长应明确本小组任务,及时简洁明了地分配给各成员;并且各小组之间要做好相关工作进度的交流与沟通。
         3.3不足: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在发放问卷的时候,回收的质量跟数量不够理想。
        改进:问卷内容应考虑独立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在发放调查问卷时应尽可能的把全部问卷收回,避免或减少弃权问卷的出现;在发放问卷的同时,课题小组成员应做必要说明,让调查对象尽可能将调查问卷内容填写完整,以提高问卷调查的有效度。
         3.4不足:进行数据统计时,数据比较多,统计比较麻烦也比较繁琐,总会出现一些遗漏、重复的问题,拖延了工作进度。
        改进:在统计调查问卷结果时,各小组应根据事先设定好的调查方法,统计相关数据,及时汇总,并制定相关数据图表,让调查结果清晰明确,避免数据的错漏和重复。
        3.5不足:敬老院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好,报名的志愿者人数少,活动内容单一,活动现场有些混乱。
         改进:宣传部应写好宣传方案,以使招募志愿者的工作更有效地进行,对于活动内容会干应多提些可行性建议,以使活动内容新颖、丰富;在今后的活动中,每个部门都应把策划书带上,各个会干要详细了解策划的活动流程,按策划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要细心。
         3.6不足:敬老院活动中,由于口音问题,语言沟通中还存在一定的阻碍,与老人谈话的话题比较空洞,相互沉默时显得尴尬。
         改进:在去敬老院时应该提前学习一下一些桂柳话的常用语句,在与老人交谈时,可以跟他们多讲解一些健康保健知识和养生之道,介绍一些方便实用的生活小窍门。当老人跟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时,即使听不懂也要耐心去听,要做他们忠实的听众。
        3.7不足:活动结束后,后期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好。
        改进:摄影组成员应将有效图片影音资料及时收集和整理并尽快发布,以便宣传组应及时做好成果展并公示出来。采编组应做好相关通讯稿和活动总结的编写和发布。

        4、课题总结
        我院历来推行“至善”文化,所谓百善孝为先,儒家思想中,所谓“孝”则是一种由下至上的爱即晚辈对长辈的敬爱关爱。再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乃儒家推恩,以达王道的主要方法,在我院进行独立院校学生对老年人关注关爱度的调查,初步了解独立院校学生对社会敬老工作是否有足够的热情度和责任心,从而进一步推行“关老敬老爱老”的社会公德意识,形成一种感恩文化之风,为我院学风建设乃至桂林市敬老社会风尚的形成做出贡献。漓江学院志强社作为一个集公益、实践、励志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团,现就本次课题研究做终期总结。
       4.1前期总结
       在前期工作中,本课题小组以问卷调查、实践活动等为载体,对我院学生的“关老爱老敬老”的意识做了初步调查和总结,总结中,本小组从思想意识层面、影响因素层面、参与度层面做了初步概括,在本小组成员反思讨论后认为,应在本院加大对敬老爱老公德意识的宣传,并开展更多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敬老爱老活动,同时,创新活动形式及活动内容,为同学们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让同学们能积极参与到此类活动当中。在总结前期工作之后,为本小组的后期工作奠定了基础,使后期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
       4.2后期总结
        在有了前期工作的经验之后,本课题小组举办了两次敬老实践活动和一次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志愿者进行采访调查,在后期总结中,本小组仍就对我院学生对敬老爱老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等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中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都有敬老爱老公德意识,并对敬老爱老活动有一定的关注度,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本学期两次敬老活动的志愿者远远低于关注人数,从中可以看出,我院学生虽在意识上都认同和支持敬老活动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因为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导致参与人数并不理想。
        4.3前后比较总结
        本课题小组,主要以问卷调查和社团活动为形式进行研究调查,在整个课题研究活动中,通过前后期的活动对比中了解到,我们宣传了敬老爱老这个公德意识。在后期活动中咨询敬老院活动的同学要比前后期活动中多,他们更多的去关注我们这个活动。去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与前期活动中的志愿者相比,他们更能融洽的和老人相处,在敬老院中他们帮老人整理东西,打扫清理院子,能给自我一个很好的定位,不像以前无所事事。本社团在后期敬老院活动在内容上比前期有了一定的创新,更能吸引同学们参与到活动中去。本课题在后期的活动做得比前期的规模要大,影响力度更广。尽管我们在后期的活动中有很多改进的地方,但同学们实际参加到活动的人数并没有增加,参与度远远低于关注度。
        综上所述,我们从前后期的敬老活动中吸取经验,为了更好的宣传至善理念,应在我院进行更多的敬老宣传,学院各社团、各学生组织可以开展更多此类的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让同学们切身参与到此类活动当中。我们也可以和其他社团或学生组织相结合,共同举办此类活动,扩大我们的活动面,加大宣传力度让学院中的每一位学子都能了解并参与活动。对于参与度比关注度少的这么一个现象,我们应该在我们活动现有的内容上添加一些新元素,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吸引每一个同学的眼球。
        独立院校作为一个比较具有特殊性的基础教育组织,加强学生盛会实践能力和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让学生今后在社会中与其他高校竞争时可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优势。同时通过培养独立院校大学生的敬老风尚为服务老人团队注入一股年轻活跃的生命力,通过敬老院活动提升独立院校大学生的个人素养及社会责任感,感受老一辈社会工作者的艰辛,从而增强独立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人公意识延续我国敬老爱老的传统中华美德。本课题开展的具体活动是以漓江学院的全体学生为活动对象,以我院大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为例,去展现独立院校大学生敬老爱老的社会公德意识。这个课题研究对校风学风的建设以及培养在校大学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人素质是有推动作用的。今后本社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扩大宣传力度,提高活动质量,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敬老爱老的责任意识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当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在开展活动时有很多局限性。例如:我们在改善老人生活状况方面并没有做出实质的改变,只是在精神上给予了老人一些安慰。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为我们的至善事业注入新鲜的活力。期望更多社会成员一起关注老年人晚年生活。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