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2024年度工作总结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党建引领发挥
1.党的政治建设到位。深化师生理论学习,及时组织师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坚定师生政治信仰。按照“党政同责”要求,把党的建设要求落实到班子成员的工作分工。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总支委员会议。学院重视新闻宣传报道,全年在“学校新闻”和“院部动态”发布200余篇新闻报道,在桂林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学院新闻5篇,多名教师在新华网等发表文章。关心学院少数民族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组织学院党外知识分子参加学校知联会。重视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撰写的工作案例获得自治区“一融双高”创新典型案例高校组三等奖。
2.“五基三化”行动到位。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积极申报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严格发展党员和组织关系管理,学院全年发展党员35人,转正30人,转出组织关系46人,接收组织关系2人,有2名教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重视党务工作队伍业务提升,3人参加学校2024年基层党务工作者基本功大赛,2人荣获三等奖。党建带团建,学院获得区级以上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奖10项,组织“双代会”成员积极完成校工会组织的各项工作,提交教代会提案3项。
3.全面从严治党到位。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纪律党课课件获学校推荐报送“八桂先锋”优秀作品(课件)。持续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深化与雁山区法院清廉学校(机关)联建机制,积极参加第九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创作出一批廉洁主题文学作品。经常性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涵养清新学风和教风。畅通师生意见反馈渠道,全面摸排学院廉政风险点,健全日常监督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层层压实,抓好课堂、教材、学生社团、宣传平台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组建学院网评员队伍,在学院定期开展意识形态与安全稳定分析研判,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做好常规教学管理。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开课计划,保障常规教学顺利开展;依据学校评估启动存档要求,完成试卷、实习、毕业论文等各类材料存档工作;依据质量保障相关要求,完成教学中期检查、评教、公开课等质量监控工作;依据实践教学要求,完成学生实习工作,学生集中实习比例为84.39%,重抓教师资格证通过率,采取教学与学工联动,周末晚例会、教资刷题活动。师范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开展基础教育选题培训及研讨活动,提升论文基础教育选题比例。
2.抓好专业发展建设。加强英语、汉语国际教育、商务英语三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汉语言文学、英语专业启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工作,承办国际英语人才考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成功承办第五届广西高校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比赛,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陈锴、黄鹭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创造了学校参加此项赛事以来最好成绩。增加海外实习比例及实习点数量;商务英语专业新建专业实训室一间。越南语、泰语继续优化“3+1”人才培养模式。论证并申报辅修专业英语、汉语言文学两个,以及数字人文微专业。本年度,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均改进了相关调研过程,并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毕业要求达成度等各类达成度,以此指导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注重课程建设质量。以本科教育教学综合评估要求为指导,修订本年度课程的大纲,并优化试卷、课程目标达成度等;组织申报首届高等院校数字化国际课程,我院四门课程(陈锴团队的《桂学研究-桂林文化系列》、欧炼芬团队的《中国文化概况》、周燕萍团队的《桂品出海,广西优品推介》、汪婧团队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入选并评为优质课程。组织教师团队共申报国际化课程2门,国际化微课5门。
(三)提质增效师资队伍
1.持续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学院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日”和党纪学习教育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全院教职工师德师风状况良好。积极参加学校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评选活动,经学校评选,学院两个团队(“汉英泰越‘四语混编’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团队”和“乡村中学英语教师人才培养团队”)获评2024年“桂林学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其中,“汉英泰越‘四语混编’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团队”作为唯一团队获得学校推荐申报2024年“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持续推动师资队伍发展。邀请外校专家、首席教授、客座教授开展学术讲座及科研指导十余次;组织30余名老师参加线下、线上教学改革培训二十余场;全力支持读博教师,本年度共有5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目前学院共有博士9人、在读博士8人。获得2023—2024年度优秀教师10人、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本年度晋升教授1人、副教授8人。教师获得省部级课题立项4项(其中王德明教授获2024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年度课题立项,系全校唯一)、市厅级课题立项8项、校级课题立项13项。辅导员队伍在学校辅导员论坛和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双获“优秀组织奖”。
(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抓实抓细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月”为载体,开展学生座谈、“身边榜样”、最美笔记、专家讲座等300余项丰富多样的活动,在全院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坚持以赛促学,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和其他各类学科竞赛,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年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荣获国家级2项,区级11项。
2.不断提升服务学生能力。全年开展多次与资助有关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相关活动,提升资助育人水平,全年共评选出国家奖学金6人、广西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毕业生11人、国家励志奖学金73人、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5人、筑梦奖学金9人。学院根据每月学生具体动态更新重点群体表格名单,辅导员每月与重点群体学生谈心谈话并做好家校联系,同时学工口与教学口联动做好重点群体学生的教育工作,及时处置4起学生安全突发情况。聚焦育人,协同创新,在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上下功夫,下力气,出实招。我院2024届毕业生共727人(其中往届延毕6人)。截至8月30日,我院就业总人数为614人,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5.44%,实现全年就业工作目标。全年学生获国家级荣誉24次,获区级荣誉134人次,获校级荣誉547人次。
二、2024年度工作亮点
(一)教学成果突出
1.汉语言文学专业黄芳老师作品《落下来》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2.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负责编写的《新思路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版)》获得自治区普通本科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全区仅三项特等奖)。
3.英语教师教育教研室、英语商务应用教研室获评自治区级普通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
4.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陈锴、黄璐老师获广西高校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二)课程思政扎实
1.英语教学团队(周国翠、欧炼芬、赖晓葭、蒙洁琴)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西赛区课程思政组三等奖;
2.学院教师获自治区教育厅“三进”课题立项5项,其中重点课题2项;
3.校党委书记“面对面”与学院教师探讨“三进”课程思政建设,据此撰写的工作案例获得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二等奖。
(三)对外交流活跃
1.作为主要承担学校外语教学的单位,今年以来,学院积极配合学校完成了6批次涉外交流活动,3名院领导先后赴泰国、越南看望留学生并与对方单位深入交流,全年累计安排越南语、泰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共65名学生赴越南和泰国相关合作单位开展留学和实习。
2.积极参与共建陶家村“至善学堂”,为乡村孩子提供课后作业辅导,通过“公益助农”结对共建,帮助陶家村销售农产品上万元,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安全管理有漏洞。安全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底线,今年学院虽然没有发生恶性安全事件,但仍然发生了若干起涉及学生安全的突发情况。为此,学院将通过不断强化安全工作责任、完善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安全知识培训等途径守好安全稳定责任田,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健康。
2.学院高水平科研成果不多,专业之间的融合不够。今后要加强科研的规划、引导和培育指导工作,在学院营造重视科研的氛围。
3.学院工作的主动性与创新性有待提升。今后要在学校总体工作的统领下,加强对学院工作特点的研判,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部署,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