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学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为做好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语言文学学院紧跟学校指示,开展贴近师生实际、行之有效、感染力强的特色心理育人活动,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发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营造向上向善、理性平和的校园文化氛围。
用主题班会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后疫情时代,毕业季、就业季、考试周等不同心理压力源影响下心理波动与焦虑感随之而来,常规周末晚例会是开展育人活动的重要一环,育德育心结合亦是心理育人必要之义,将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发展。
用社团文化浸润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灵涵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讲话中的“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精神内涵,积极引导立体多维,进一步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学院社团的建设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亦是课程的衍生,将丰富性、实践性、引导性融为一体。在社团文化开展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用课程活动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课程学习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而知识的落实与反馈,也是检验学生心理韧性的必经之路。课程相关比赛、主题讲座,知识的补给是学生“打牙祭”点,韧性的建立可以有一定的反弹度,让学生在适度的范围内调控心理。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主题班会、社团文化、课程活动的开展,推动“三全育人”工作的落实,全面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工作中“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及心理危机干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