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我校举办第五届广西高等师范院校职前英语教师教育高峰论坛

 受广西高校本科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外语系于2016年4月28日至29成功举办第五届广西高等师范院校职前英语教师教育高峰论坛。来自广西20所高校的40名院长、系主任、骨干教师参加本届论坛,
杨庆庆副院长为论坛致辞。
本届论坛立足于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发展战略,研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策略,从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环节安排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具体分析,并探索性提出培养应用技术型英语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方向,这对于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次论坛共探讨以下四大主题。
师范类人才培养之高校课堂
担任《英语教学法》课程的陆巧华老师就《如何进行课堂导入》进行了一节公开课教学。教学设计分为理论讲授部分:课堂导入的定义、原则、意义等;理论结合实际部分:观看视频,判断老师运用的导入方式;实训操练部分:根据材料,现场设计教学导入;教学反思部分:师生共同反思教学。大家一致认为陆巧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既有理论讲授又有实训演练,让学生领悟到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多种多样导入的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应用技术型英语人才的培养。
师范类人才培养之高校任务
与会人员从陆巧华老师的课堂切入,分组讨论高校在转型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和基础教育优势互补,和谐共生,以培养社会发展对师范类需求的人才。1. 确保人才基本素质。首先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作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不仅要具备一般的文化知识和所教教的学科知识,更需要作为教师教育科学方法和教育教学能力。2.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师范类高等院校应强化教育类课程,增设培养学生教育理念和有利于学生真正走上教育岗位的现代化、专业化教育类课程,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技能的相关培训。3.改革教师培养模式。高等师范类院校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3.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优质师资的培养不仅仅是师范类高校所承担,一些中小学也可以加入。为此,可以专门设置一些课程来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师范类人才培养之中学课堂
外语系英语专业2013级覃翠芳同学给任远中学高一年级同学开展了一节题为《健康饮食》的阅读课教学,她以视频和图片作为导入,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接着她通过任务型教学方法把阅读任务分配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精心设计的问题而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为了强化知识技能,设计了现场模拟环节:如何在生活中合理饮食。整个教学设计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举手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
 
师范类人才培养之社会需求
与会人员从覃翠芳同学的课堂切入进行研讨,讨论分为中学教师组和高校教师组。讨论结果表明在高校转型背景下师范类人才培养应具备以下素质:1. 热爱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给每位学生提供机会,关注学生每一点进步、变化,多使用激励评价机制。教学实践中,在保证学生的共性发展的同时,充分注意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和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个别差异,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措施使得快者快学、慢者慢学,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2.充满自信,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教师表现出的自信、积极,本身对学生就是鼓舞,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设出优美的教学情境,探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追求最高效的教学效果。3. 提高教学质量,深钻教材。教师应大量吸取课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教师的语音、语调准确,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模仿,有利于学生敢于朗读,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语言知识,才有利于学生主动深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最终学好英语。4. 合理调控课堂,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应具备灵活高效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并有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5. 具备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能力。具备这些能力教师驾驭课堂游刃有余,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达到最佳。
 总之,高校培养合格英语教师是一项系统工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校教师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相信本次论坛的成果一定会为广西师范院校职前英语教师教育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广西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晓发表讲话


全体与会代表合影


讨论现场


外语系主任何玲主持预备会议


学院副院长杨庆庆为大会致辞


研讨会分会场


与会代表现场观摩我系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作品


预备会议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