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发展论坛“构建高校课堂”——外语系《翻译理论与实践》公开课研讨
5月21日上午,在2407教室拉开了漓江学院教师发展论坛的帷幕,发展论坛的第一场展示是外语系的张习之老师,她教授的课程是英语专业2009级10班的翻译理论课程。除了10班的全体学生之外,外语系主任蔡马兰老师、副主任何玲老师,外语系教师们及其他年级的同学们也到现场观摩。此外,此次公开课还邀请到了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柏敬泽教授,刘玉梅教授对论坛进行指导。
张习之老师采用的是“Open Seminar”(公开研讨会)的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而是邀请同学们针对“翻译评价理论”的主题进行教学展示,全体学生一同进行讨论。一共有3位同学在课上进行了演示。第一位同学汤晓玉从严复的三字翻译标准对文学翻译进行了介绍,主要针对诗歌翻译进行分析。第二位同学吴焕伟从文化的层面看待翻译理论研究,分别阐释了以原文为主和以译文为主的翻译理论。第三位同学陈凌,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待翻译问题,主要关注翻译的目的给翻译实践带来的指导作用。张习之老师不但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展示的平台,还非常关注与发言学生以及观看的学生们的互动。在每位学生演示完毕后,张老师采用访谈的模式,自己首先对学生的翻译展示进行点评,再邀请台下的同学对该演示进行提问,并且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张老师优美的发音,大方的仪表以及亲和的态度,使学生们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主动的学习,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并且对翻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自我展示和互相学习中加强了自信心的建立和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
在论坛结束后,全体教师生还进行了评课的环节。张习之老师首先进行了自述,对该课程的教学计划,目的,预计效果及实际操作效果进行了介绍。接着,学生们也就一年的学习感受,获得的效果进行了反馈。然后外语系技能教研室主任谭敏老师也对该课程的设置目的,预期效果和实践效果进行了评价。特别嘉宾柏敬泽教授和刘玉梅教授也对这堂公开课进行了评价。刘玉梅教授评价这堂课气氛活跃轻松,学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老师也能对学生及课堂的不足得到及时了解。她也指出,课程在翻译实践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柏教授对公开课进行了精辟准确的评价。他评价到,课堂方式新颖,师生互动完成的非常成功,并且指出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复杂关系。他还总结了翻译的四点理性:中外文化的理解;语言对比研究;查证索引的自觉意识及反复修改的自觉意识。
此次发展论坛,教学模式新颖,教学方法独特,充分体现了高校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培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