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部):
为了解决我院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体现学生主体价值、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的的实践教学体系,请各系(部)参考《关于构建体现主体价值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指导性意见》(详见附件一)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各专业实践环节安排,构成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工作要求
(一)以专业为单位,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学习《关于构建体现主体价值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指导性意见》,仔细推敲人才培养方案;
(二)指定专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各个实践环节的设计工作,如:制定课程实践计划、学期见习方案、毕业综合实习大纲、学科竞赛集训队及职业资格工作方案等;
(三)各系组织对各个实践环节设计的集体评议、修改和审定;
(四)初步形成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在09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五)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性文件需在5月25日(星期一)以前,由系(部)盖章、系主任签字后报教务处实习实践办公室(纸质版、电子版各一份)。(地点:教务处101办公室;联系人:李明阳;电话:3696101)
附件:关于构建体现主体价值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指导性意见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教务处
二00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附件:
关于构建体现主体价值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指导性意见
一、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21世纪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当今金融风暴的困难局面,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政协第二次会议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规划职业人生进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给予了高度关注;2009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申报指南、广西教改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项目申报指南中把实践教学创新方式、构建体系、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置于突出位置;2009年3月28日,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充分体现了实践教学开展和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院建院时间短、条件有限、师资薄弱,实践教学起步较晚。通过几年的探索,在课程实践、毕业实习、学科竞赛、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独立开展毕业实习两次,约3000人次;建立校内实验室(工作室)9间,在建校内实训基地1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6个,国外合作学校或其它机构10所;近两年来,有登记的课程实践或学期见习19次,约2500人次。2009年,学院与各系(部)签订课程实践、电子版作业、创新性试题三项教学工作的责任书8份,布置69门课程开展课程实践,255门课程开展电子版作业,51门课程开展创新试题。此外,动员各系部及教研室制定学科竞赛集训队组织方案和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为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进行准备。
二、现实问题
我院建院时间短,实践教学存在较多的不足,体现大学生主体价值不明显。具体说来,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投入不够。我院主要依靠的母体学校教学资源,较多的沿袭母体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学院发展的重点是办学规模的扩张和硬件建设上,虽然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开始实践教学认识不足,对实践教学建设的投入亦不够,以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偏低。
(二)实践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环节缺失,内容难以紧跟社会脚步。我院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践和实习两个环节,通过其他渠道开发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其实践内容肤浅、形式简单,难以紧跟社会和生产实际。
(三)实验(实训)室、实践基地建设落后于教学需要,经费短缺,不能对实践教学给予有力的支撑。我院初期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在学生宿舍、食堂、教学楼等基础建设上的投入巨大,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分批建设的进度缓慢。
(四)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我院自有师资大部分是应届毕业本科毕业生或硕士毕业生,这些教师除了应付教学压力,还要应付学历、职称压力,因此到行业一线锻炼的机会少、精力不足;另一方面的“双师型”教师来源靠引进行业专家,但由于引进的来源有限,所以能引进的教师数量也不多。总体而言,我院现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尚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三、理论基础
在高等学校中,实践教学体系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主要渠道。
高等学校设置什么课程,给学生传授什么知识,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其培养目标,直接反映着高等学校对知识的认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认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高等学校就会设置与之相对应的课程。
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现代课程的回答是“科学”,正如斯宾塞在19世纪中后期所说的那样,“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基于这种认识,在现代的课程中,把科学知识“绝对化”、“神圣化”、“终极化”,“本土知识”、“个体知识”、“道德知识”、“历史知识”等“非科学的知识”被排斥或贬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教材知识的识记、掌握和再现,实现对课程的掌握,而学生个体知识以及其他各种与教材知识不同的知识受到排斥或压抑。这样的后果,一种倾向便是学生所学与其所需脱节,教育与生活脱节,理论与实际脱节。
后现代观念对知识的价值特性有了新的认识,北京师范大学的石中英教授认为,知识生产受社会价值需要导引,价值的要求已经成为后现代知识生产的原动力,知识本身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要求,是社会总体权力实践的一部分。著名后现代主义学者王治河教授在其主编的《后现代主义词典》中指出:后现代精神的内在关系概念认为,个人的自我和“他的身体,他的周围自然环境,他的家庭,他的文化”有一种“对他的自我同一性有建构作用”的内在联系。基于这种认识,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与社会的价值建立有机的联系,以社会的价值标准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
就个体而言,大学生是社会的主体的一个成员;就群体而言,大学生是社会的主体的整体梯队。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社会的价值标准都将投射在大学生身上。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只有与社会的价值在向度上一致,他才能够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积极主体,成为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的价值就是社会的价值,大学生的价值实现越接近社会的价值标准,他的社会适应性就越高。
大学生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高等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社会对人才的价值追求,尊重学生的价值向度,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始终把主体价值的实现作为大学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其任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独立学院所有的教学设计,包括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作,都应当围绕大学生主体价值而谋划,造就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缩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开展实践性教学,能够引导大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建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中,能够全方位、不间断、多形式地参与各类短期或长期、专门或综合的社会实践(实习)活动。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循环提高的过程,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社会、经济、市场的了解,从而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逐步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大学生掌握职业知识与技能,锻炼意志品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四、指导思想的内容
以“课程实践—学期见习—综合实习(实训)”为主线,激活职业实践及其资格培训,发挥学科竞赛在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构建体现主体价值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实践
课程实践是按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小论文、调查报告、小组讨论、访谈或辩论、制作与策划等多种实践方式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的环节。课程实践是理论教学的升华和检验,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的、批判思维形成。
2.学期见习
学期见习是以实地参观操作、短期培训或交流等方式针对每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小结的环节。学期见习将有助于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切身、实地的进行调查了解,对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具有铺垫作用。
3.毕业综合实习(实训)
毕业综合实习(实训)是在毕业前通过顶岗等方式进行综合训练的环节。通过综合实习不光需要了解和掌握岗位技能和要求,更要锻炼对社会工作环节的适应和感知能力、能工作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与他人协调的能力。综合实习是就业的实兵演练,为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并创造有利条件。
4.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
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指以获取国家相关部门或经其授权由行业协会颁发的职业资格(水平)认定证书为目的,开展的各类培训、考试活动。通过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使学生具有进入相应行业的专业认可,提升核心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并为后续年级的学生培养提供改革的依据和参考。
5.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指以提高专业能力、营造良好学习竞争环境为目的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通过有系统、有计划地开展竞赛的组织、培训、选报等环节,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专业应用能力,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五、体系构建的要求
(一)制定学期课程实践计划:以系为单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课程实践计划,明确实践的目的、主要内容、实现的方式与途径、教学时数、考核或检验方式等。根据课程实践的需要论证实验室(工作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合理的建设计划和使用计划。
(二)制定学期见习方案:以年级专业为单位,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每学期的人才培养分目标,根据本学期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制定各学期(假期或学期中)见习方案,学期见习方案应该是有目的、分阶段、渐进的,时间约为10天至2周。见习方案需明确见习的目的、内容、途径、时间与地点、考核与评价等。同时,学期见习应与就业紧密结合,力争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具有就业竞争意识,为大学生活做好职业规划。
(三)制定实习计划和大纲:以专业为单位,根据专业要求和就业导向,开展毕业综合实习,通过制定实习大纲,明确实习的专业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制定计划,突出实习管理和协调。实习时间可为3个月至一学期。
(四)根据教务处《关于组建学科竞赛集训队的通知》([2009]24号)文件要求,对相应学科竞赛组织专业集训队,加强日常的培训和训练,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
(五)在专业选修课中安排与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相关的课程,提高学生证书获取率,积极宣传和动员学生参与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并给予最大可能的指导和帮助。
(六)辅以其他活动:开办学术讲座,开展专业特色活动、社会实践和调查,组织支教、科技文化下乡等。
体现主体价值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各系、教研室要以对办学生命线——教学质量负责的态度,加紧调研,科学规划,在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和在校生的教学过程中将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培养受市场欢迎,受社会认可的应用型人才。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教务处
二00九年三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