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传媒与新闻学院
 学校首页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群工作 | 教学科研 | 学生工作 | 招生就业 | 作品展示 | 资料下载 | 投诉建议 
-更多-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新闻动态>>部门新闻>>正文
 

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长征精神——传媒与新闻学院党总支开展“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4-11-24 14:13:10  图片摄影:傅洪坚、陈虹  作者:翟彦  浏览量:[]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为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11月22日,传媒与新闻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师生、团学青年约40人赴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开展主题为“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以实践研学方式生动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此次活动得到桂林日报、桂林晚报、桂林电视台《焦点桂林》、龙胜融媒体中心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传媒与新闻学院党总支师生在活动中合影

据悉,此次活动是由桂林市融媒体中心、桂林湘江战役文传中心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出发九十周年·重走长征路”龙胜段活动,有多个单位近300人参加。当日路线是红军长征途经广西的最后一站,也是红军战士与龙胜各族人民军民融合、并肩作战共同走向胜利的重要一站,意义深远。

党总支师生队伍沿着“重走长征路”路线行进

当日正值小雪节气,清晨略带寒气,但师生们的热情和斗志不减,整齐划一地穿上“重走长征路”的统一服装,从学校出发。据领队说,师生出发的雁山正是打响湘江战役第一枪的李天佑将军的故乡,这让此次活动又多了一层深意。领队利用路途的时间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从革命历史和军事战略两个方面,详细而生动地讲述了湘江战役的悲壮与伟大,红军战士为了革命胜利不畏艰险、勇毅前行、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感动每一位师生。

师生在龙坪村红军楼参观学习

师生在龙坪村审敌堂开展现场教学

10:40左右,驱车近三小时到达活动目的地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龙胜县委在平等镇平熬村红军烈士陵园以庄重、简朴的方式举行了当日的出征仪式。向红军烈士墓敬献花篮后,由龙胜县委各级领导为各单位队伍授军旗,正式开启龙胜段第三日“重走长征路”之旅。此次行程从平熬村出发,途经龙坪村到达平等村,全程12.5公里。途中,既有红军长征途中与龙胜各族乡亲们军民融合亲如一家的感人故事和村落壁画,也有当地村民感念红军恩情自发保护的红军赈灾广场、审敌堂、红军楼、平等红色鼓楼等“历史活教材”,师生沉浸式感悟长征精神。行进在公路、村道、田间辅道中,民房、田侗、风雨桥、流水、远山、芦苇花勾画了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幸福画卷。

队伍在行走在龙胜乡村振兴的田侗和青山绿水间

15:00左右,队伍抵达终点站平等村。侗族乡亲们身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欢迎“重走长征路”的队伍。来到平等红色鼓楼,在村委的组织下,村民们精心准备了一场侗族大歌,通过弹奏侗族琵琶、唱起侗族民歌、跳起多耶圆圈舞,歌颂红军恩情,述说长征故事。最后一首《十送红军》歌舞表达了村民对红军的感恩、不舍与期盼,同时也寓意广西段“重走长征路”段的完美收官。

平等村侗族村民热情表演侗族歌舞

师生在平等村平等红色鼓楼前合影

党总支书记在接受桂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沉浸式体验活动,让师生深刻感悟长征精神,感受时代巨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团总支书记曹依婷来自福建龙岩,在研学活动中得知湘江战役“绝命后卫师”第三十四师大部分红军将士由闽西子弟组成,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革命胜利,表示自豪和敬意,将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入党积极分子高志业对活动进行了全程录制,表示:“在和平年代,虽然无需经历战火硝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我们应传承长征精神,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奋斗,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桂林日报关注报道此次活动

传媒与新闻学院党总支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此次“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的开展,是该党总支通过实践研学沉浸式体验方式提升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索。通过活动开展,师生不仅接受了一次身体上的历练,磨砺了意志,更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并纷纷表示将长征精神转化为今后工作学习的动能,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砥砺奋进,为学校和学院发展添砖加瓦。


上一条:2024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展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团日活动
下一条:传媒与新闻学院2022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举办《专业采风》课程实践教学活动

关闭

中国政府网 | 广西政府网 | 桂林政府网 | 广西师范大学 | 广西新闻网 | 桂林生活网

地址:中国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3号 邮编:541006
投诉建议邮箱:ljxycmxyts@126.com  电话:0773-3696366 传真:0773-3696366  招生咨询电话:0773-3696116 (兼传真)
版权所有:桂林学院 传媒与新闻学院